通讯员余仁洪实习生胡婷翌记者祝春蕾/文郑永康/摄
“就像裁缝师傅做衣服一样,膏丸也是量身定做的。”浙江省著名心脏病专家叶秀珠介绍叶氏中医传统膏丸时用了这样一个生动比喻。
叶氏中医传统膏丸采用纯手工古法制作,由叶氏中医世家传承人通过中医辨证开具处方,慢火熬制,具有治病及补虚功能,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被称为“保心药丸”。
“保心药丸”是祖传药方,广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而这小小药丸背后,藏着衢州叶氏中医家族的往事。
沃土之上的中医世家
衢州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至今,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神农殿还流淌着关于“岐黄之术,医者仁心”的悠悠遗韵。衢州的叶氏中医就扎根在这片沃土之上。祖传的“保心药丸”极具特色,代代相承,推动着衢州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我的祖宗叶延寿、叶维藩原来是清朝御医。”后来由于战乱,叶氏中医家族于19世纪末从北方举家迁居衢州,并由在衢州的第一代传承人叶延寿在水亭街创办了“同德堂”药店。
▲叶氏中医传统膏丸采用古法制作
得益于叶氏严格的家教,叶氏中医传承人几乎代代都是响彻一方的名中医。抗日战争期间,第三代传承人叶佑生率家人为抗日战士送医送药,深受赞誉;新中国成立后,“同德堂”在水亭街由叶龙生率家人坐堂问诊,服务百姓;第四代传承人叶宝鑫是衢州名中医,精通心血管、内科、妇科、儿科、整骨和针灸等多门医术。他8岁学医,完整地继承了祖传心脏病秘方,并于年创办“衢州市叶宝鑫中医药研究所”;第五代传承人叶秀珠为心脏病名医,年开设“愈心堂”,将叶氏中医发扬光大;年叶秀珠之子第六代传承人梅煜川开设“永萃堂”……他们在传承中不断融会新知、创新开拓,使得叶氏祖传中医延绵不绝,传承至今。
“‘用药如用兵’,看得懂方子方可治病救人”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叶氏家学与黄帝内经里的这段话不谋而合。非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非是真的医学知识不能传授。且叶氏家族一直遵循“为医者,先明药,细察疾,精遣方”的祖训,每一位学习中医的后辈都要先去药房工作,还要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理论、医药经典才可触摸祖上的医书。
叶秀珠13岁时,就跟着父亲接触和学习中医。“刚开始学中药很辛苦,早上去采药,回来还要晒药,遇上下雨天就去药房制药,手里都是老茧,心里很埋怨父亲。”叶秀珠回忆说,被父亲看出心事后说,“用药如用兵”,如果病人的方子都不懂,怎么去治病救人?这一句话让叶秀珠顿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后来,叶秀珠从医学院毕业以后,也并未直接进入临床一线,而医院中药房任职,从事切药、搬药、晒药、配药、炮制等工作。这些实践经历让她对中药的药性、功效、配方、炮制等都了如指掌。
叶宝鑫看到女儿的天赋与努力,他打破秘方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手把手将叶氏中医秘方与绝学传授给叶秀珠。
整体治疗,讲究一人一方
中医有个观点叫做“整体治疗”,叶秀珠治病强调四诊合参,并根据每个人身体状况、年龄、地区、职业等的不同,结合叶氏中医历代总结归纳的心脏病通补学说、叶氏中医妇科三角论等理论体系辨证论治,开具处方。
“配合整体治疗辨证论治,膏丸也强调一人一方。”叶秀珠说,父亲传下来的叶氏心脏病秘方有个基本方,其他几十味药根据具体情况,围绕基本方打出“组合拳”。“比如,血虚体质就用血虚的膏方,气虚体质用气虚的膏方,按照个人体质制定膏方。”
▲叶秀珠(中)治病强调四诊合参,并根据每个人情况开具处方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几十万人次的临床治疗,祖传秘方不断被完善,但膏丸的制作始终保留着传统工艺——将配方中的贵细药材先放在炭火上烘干,后放入石臼中敲碎,再放入石磨碾磨成粉;将淮山药和枣放入砂锅用炭火熬煮(高血糖者可以不放枣泥),再加入炒麦粉,放入石臼反复敲打,作为固体赋型剂;配方中的粗料(如红花、党参、丹参等常用药材)则放入砂锅中煎煮三次。三次煎出的药汁合并然后浓缩收膏,放入敲打好的山药麦粉糊;再将碾磨成粉的贵细药材倒入膏中,用手反复揉捏,将药物混合均匀;揉捏好的材料手工搓成直径5毫米左右的药丸,将药丸放置于竹筛上,用炭火将其烘干……
“这样原始、传统的制作方法,能比较好的保留药材原有的特性。”叶秀珠说。
在传承中创新保护
凭着天资和努力,以及祖传的良方,叶秀珠在中医界逐渐崭露头角,并引起了许多国医大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