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下
TUhjnbcbe - 2024/4/28 17:51:00
北京那所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易经》本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无字天书罗盘——为您人生指明方向的掌上乾坤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是孔子注解传下来的《易经》版本。孔子的思想主张简单说就是“礼”和“仁”两个字,但这两个字所涵盖的思想对于国家的治理、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何为礼?礼是对道的一种解读,君臣、父子的关系可以说都是先天的,礼就是教育和约束人们要遵从、顺从这种与生俱来的尊卑关系。其实,顺从不是认怂,而是一种谦下之德!这一点和佛经中的“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可谓殊途同归。何为仁?仁是对礼的回应。臣对君有礼,那么君王也要善待、爱护臣子,否则就容易生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家学说是受到了易学思想的巨大影响的。众所周知,孔子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易经》为其做传,进行解读。那么,《易经》得到了孔子十翼的加持后,又有哪些发展呢?

根据易学传承,孔子传商瞿,商传馯臂子弓(战国时期人物,有说名为子弘、仲弓等,有争议),子弓传周醜,周传孙虞,孙传田何(西汉易学第一人),田传丁宽,丁传田王孙,田传孟喜,孟传焦延寿,焦传京房。据记载,孔子之后,西汉易学在孟喜、京房时期达到巅峰。孟喜,山东兰陵(又名苍山)人,可以说他即承前人之易理,又以阴阳灾异说丰富了易经的承载。他研究易经另辟蹊径,以阴阳灾异解说《周易》。以六十四卦分配气候,以卦气言易,占验吉凶。开始被当时的学术界认为是离经叛道之举,直至宣宗时期才被认可,并成为汉初易学三大名家之一。著有《孟氏章句》,早佚。孟喜易学与京房易学被后世人合称为“孟京之易”,二者在研究方向和运用上基本是一致的。

说起京房不得不提焦延寿,因为焦延寿正是京房的师傅,在孟喜易到京房易的传承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汉书·京房传》概括焦延寿的学术道:“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值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焦延寿曾说:“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而后来京房被弃市(死刑的一种)的结局也印证了焦延寿的预言。可见,焦延寿对易经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但相较之焦延寿,京房之易对后世的影响却更为深远。据其弟子说他运用象数理论占推灾异“未尝不中”。而《汉书京房传》更是记载了他“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从而获得了汉元帝的信任。直到现在,他的纳甲、八宫、世应、飞伏等很多易学理论仍被沿用。虽然他写下的著作颇多,可惜大多数已亡佚。

易经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国人对易经的认识与应用。就像母亲与儿女的关系一样,在中国古代易经和术数是分不开的。而五术山医命相卜可以说是术数的核心。

首先,我来说一说五术之首的“山”。此山为何山?此山非彼山。山是一种比喻,比如不动如山;也是一种称谓,又如山人自有妙计。其实,山是道家的一种修行,类似于佛教密宗,得道者可得神通,颇具传奇色彩。我只能说人世间有很多事不是现代科学能够解释的清楚的,但又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比如气功,根据习练的目的不同,气功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硬气功,一种是轻气功,还有一种是丹道。没有修炼过硬气功的人被木棍重重打一下,能把人打成骨折,但是换修炼过的人同样挨一下,棍子折了人却没有受伤。这于气功而言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什么上刀山、下火海、手断红砖、碾瓷成雪(用手指将瓷片碾成碎末)等等五花八门,直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再说轻功,古今对于轻功之说有很大分歧,在此不妄加评述。最后说说丹道,丹道之法由来已久,《吕氏春秋》云“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应为导引术的启蒙之说。丹道修炼讲究循序渐进,“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层级次第升高。张三丰的《金丹歌》有句“玄关往来无定位,阴阳升降有时辰”颇有道理。因为这恰恰与子午流注说“人体气血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循环运行的”相契合。丹道修炼以《周易参同契》为奠基之作,由此可见其与易经的关联性是密不可分的。传说,练得金丹者可羽化成仙,白日飞升。我想这或者是借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得道者道行的高深而已。

说《易经》还得说说中医,有人问中医和易经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大着呢!在中国古代,但凡医学大家要么是或曾经是道士,要么学过易经。有药王之称的唐代医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可见易学和医学是相通的。

在远古时代,易学和医学都掌握在巫师手里,虽然那时的科学技术和现在有天壤之别,但是很多疑难问题古人有古人的办法,假如你在没有指南针的夜晚迷了路怎样辨别方向?或许你会束手无策,但古人却可以根据星星来辨别方向!假如你牙疼得直打滚却苦于没有止痛药,怎么办?或许你会束手无策,但古人却懂得按压合谷穴来达到止痛的效果……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古人那么厉害?是外星人教的吗?非也。我想中国古人绝大多数成就得益于对天文学的研究,其研究深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天文学的范畴。

中国古代医学的成就首推《黄帝内经》,《内经》阐述了人体与自然的规律和联系。相比现代医学,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无药胜有药!人体很多病症不必打针吃药,仅仅通过针灸、推拿、导引、操练(如五禽戏)等中医方法就能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晚清以来中医式微的原因,或许和西学东进致易经的发展受阻有着极大的关系。

《易经》除了在中医领域开疆拓土之外,在命理学研究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命理就是命运的法则,命属先天,运属后天。人生就好像打麻将,命就是你最初抓到手的牌,运就是你后来会遇到什么牌。牌好自然赢的面大。所以,台湾有首流行歌曲《爱拼才会赢》说“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换一种比喻,人生好比是一颗果树,树苗就是命,苹果树很难结出梨,这是先天决定的;而树能长多高多大结多少果子,这需要先天基因(命)和后天的雨水、虫鸟、施肥、修剪等(运)共同决定。所以,命运是两个概念的合称。但是,一个人要想获得大成功后天的运势和努力比先天的条件更重要!

李嘉诚是大家熟知的一个人物,可以说他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他出生的家庭非富非贵。但是,他后天运好,人也努力,几番挣扎之后,一跃成为一位富可敌国的商界名人。

除却相术、风水,古人对于命理的研究主要是八字推算。唐朝李虚中独创生辰推命法,为目前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八字命理之法。《三命通会》记载“以日干为主,以年月时合看生克制化,取立格局,发前贤所未发”。遗作《李虚中命书》署名为鬼谷子(撰),或为托名,或是尊师之故。后北宋占星师徐子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形成闻名古今的八字命理体系。唐宋以来形成一种民俗,儿女谈婚论嫁前都要让媒人互递庚贴合一下八字。

五术之中,山医命相卜或多或少均有传承。若论谁与易经关系最近,或属相术、占卜为最。因为相通象,相术的根本就是象数,而易经恰恰就是象数之学。同易经的博大精深一般,相术也是包罗万象,分类很多,如相人,相马,相物,相宅等等。相人又分为面相、手相、骨相、声相等,相宅又分为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

《易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中能够幸存下来,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政治高层秦始皇及其智囊团对易学理论的肯定。既然得到肯定,必定会有所发展。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最为神秘的墓葬非秦始皇陵莫属,虽历经数次盗掘却仍然保存完好。或许,据此可以推断秦朝之时中国风水学已然达到非常高深的层次。故而,秦朝易学的发展应该以风水学的诞生为主要亮点。

传说,黄石公是秦末一位隐士,为躲避乱世隐居东海下邳,巧遇张良。三试张良后,传授《素书》。后张良以此书之兵法助刘邦夺得天下。不过,黄石公最有名的著作当属《青囊经》。据悉,《青囊经》是目前可考最早的风水专著。黄石公风水之理论以化始、化机、化成构建了最初的风水体系,在风水预测中综合运用了易经与五行学说,使上古阴阳与五行学说两大思想体系在人居环境与人事关系推算中实现了完美结合。

说到风水还不得不提到一本名震古今的医学大典《黄帝内经》,其实《黄帝内经》可谓是一部集医学、风水、相术等多门学问于一体的大成之作。“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不仅仅适用于医学,同样适用于风水和相术。

《黄帝内经》之后,提出完整相学理论者以汉朝许负为最早。传说许负出生之时手握玉牌,百日能言,至四岁过目不忘。后得黄石公之相术真传,每断皆验,遂声名大振,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相术家。著有《五官杂论》、《德器歌》、《许负耳法》(有说为后世托名著作)等。

许负之后,最有名的相术大家或非麻衣道人莫属。麻衣道人,北宋南阳人,擅长相术、占卜,著有《麻衣神相》、《火珠林》。

《易经》被奉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都想披上易经的外衣,借用易经的光环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儒家只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代表。虽然现在我们所认识的易经是孔子这条线传下来的,但《易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部占卜之书。它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它作为象数之学的传承与发展。

传说,麻衣道人传易于陈抟,陈抟又传邵雍和火龙真人,火龙真人再传张三丰。张三丰创立了道教的武当派,而邵雍则开创了一个易学新时代。

邵雍,“北宋五子”之一,易学大家,梅花易数的创立者。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漁樵问对》等。邵雍编著《皇极经世》的目的就是“经世”,行诸天道本于人事。梅花易数的思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宇宙是统一的,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地球的转动带动了地球上所有事物的同向性运动,看起风马牛不相及的几种事物先后起了变化就好像基于时空之下的蝴蝶效应。梅花易数在易经中的地位和南宗曹溪禅顿悟法门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大致相当,都属于中流砥柱。邵雍和禅宗六祖慧能(有称惠能)都是不世出的大彻大悟之人。

有人会问《易经》讲什么?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易经讲变化,有人说易经有三易······我想说的是,易经其实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无字天书,即包含阴阳变化之道,又包含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还包含代表了统一论的天人合一思想。

《易经》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思想的核心,几乎每一次盛世的背后都离不开《易经》文化蓬勃发展的支持!周朝存续近八百年,周有文王八卦,又有周公(姬旦)、姜子牙等辅佐;汉朝存续四百余年,汉有易学名家孟喜、京房、魏伯阳,又有易学名作《孟氏章句》、《京氏易传》、《周易参同契》等,还有黄石公之高徒子房(张良)辅佐;宋朝存续三百二十年,宋有易学大家邵雍、北宋二程、南宋朱熹,又有易学名作《梅花易数》、《周易本义》等,还有司马光、王安石、寇准等名相辅佐;唐朝存续近三百年,唐有易学名作《推背图》,又有易学名家袁天罡、李淳风,还有名相房玄龄、李泌等辅佐;明朝存续近三百年,明有柳庄居士袁廷玉、心学大家王阳明、黑衣宰相姚广孝,有易学名作《柳庄相法》、《传习录》等。但是,《易经》的发展之路又注定铺满荆棘。因为《易经》太过高深,并不是一门大众之学。学得浅容易被误导闹笑话,学得深容易被“淹死”。学易痴迷之人要么成了“大师”,要么成了疯子。古时师傅收徒讲究探其“根骨”,看你是不是这块料,其实是有道理的!现代科学证实人的遗传基因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有的人适合研究数理,有的人适合文学创作,有的人适合往音乐方面发展等等。

后记:古人写书留下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后的思想。我们读古书其实是在和古人的思想进行碰撞和交流。要么你折服于他,要么你不认同他。但不被认同的文章是传不下来的!中国古人大多有一种情结,那就是遗世情结,不管我在或不在你要记得我,至少记得我的文章。所以,很多人为了在茫茫历史中留下他的著作,不惜偷梁换柱,借用托名完成他们的理想。虽然史书所记载的种种并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但除了史书我们还能相信谁?我们能做的只有纵横对比,去伪存真,发现最有可能的存在。

(本文原创,已完结。作者:戴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