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的中山市,是中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前身为年设立的香山县,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
中山古称“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年)由于香山寨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军的追杀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灭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定居于香山。
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84%。
而中山的特色美食,在全国乃至海外都颇为有名,吃在中山是珠三角市民、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共识。
乳鸽
中山石歧镇的乳鸽,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与本地鸽种杂交后选育而来,个头大、肉质嫩、胸肉肥厚,在整个广东省都很有名气。红烧乳鸽、脆皮乳鸽等乳鸽菜式都是来中山必尝菜肴。
粤式早茶
在广东,人们有喝早茶的习惯,早茶主要由中式点心和茶水构成。配茶的点心除广东人爱吃的干蒸、马蹄糕、糯米鸡等外,还有著名的早茶四件套干蒸烧卖、水晶虾饺、鲍汁凤爪、豉汁排骨。
脆肉鲩
中山的东升镇是著名的“脆肉鲩之乡”,鲩鱼其实就草鱼,脆肉鲩是一种特殊方式养殖的鲩鱼,这里的鲩鱼吃蚕豆长大,肉质非常的紧实爽脆,味道清鲜可口,久煮不烂,在海外很多地区也很有名气。
小榄炸鱼球
菊花炸鲮鱼球是小榄镇的一个传统名菜,用鲮鱼肉加上生粉、水、腊肉粒或者肥肉调味好,搅拌至起胶,挤成丸状炸至呈金黄色,再配上小榄名产菊花花瓣和生菜丝,蘸蚬蚧汁,非常美味。
蕉蕾粥
蕉蕾粥是中山的传统小吃,将芭蕉的花蕾剥去外壳,再去掉花蕊,中间部分切碎泡盐水去掉涩味,再飞水,和鸡丝或者鱼肉茸一起煮粥,味道鲜美,荤素搭配,还有消食开胃的功效。
金吒
粉果是中山的传统糕点,金吒则是粉果的代表。金吒得名于托塔天王之子金吒形状奇特的兵器,两头尖中间是椭圆,很有特点。粉果都是用澄粉、猪油、生粉等制成,金吒一般是用澄粉皮包裹叉烧、冬笋、香菇等,馅料不会装满,成品摇起来还会有声响,味道清香,皮脆肉鲜。
芦兜粽
中山郊野长有很多芦兜,所以擅长就地取材的中山人端午时节,就用大大的芦兜叶包粽子。中山的芦兜粽形状特别,通常和手臂一样粗,呈圆棒形,口味有甜、咸两种,味道清香。因为上过舌尖,所以芦兜粽也出了名。
三乡濑粉
三乡濑粉是广东中山三乡镇的传统名吃,历史非常悠久。按特殊工艺制成,粉质韧滑爽口,类似桂林米粉。配以上汤肉料,可煮成美味可口的汤粉。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而当地的民俗也是极具特色,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灯酒习俗。
灯酒习俗以南头镇北帝村最为典型、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此外,南头其他乡村以至番禺、顺德等地区都有流传。
在南头镇有一座北帝庙,其所在村落亦因此称为北帝村。据史料记载南头北帝庙始建于年(明代道光八年),又在年(清代同治六年,丁卯)、年(民国十年)、年多次重建。
目前村中的北帝庙依然保留着年同治丁卯年间第一次重建时使用的刻有“玉虚宫”等文字的三块门石,一个玉香炉和一块石碑。
所谓的灯酒习俗,就是由村中长老组织、北帝庙理事会筹办的扎灯、开灯、挂灯、祈灯、投灯、饮灯酒等一系列的传统民俗活动。
村民相信灯酒习俗是一项祈求北帝保佑的活动,因此每年的灯酒活动,村民都积极集资、踊跃参与祈灯、投灯。有幸祈灯或投灯的村民,都将花灯隆而重之地请回家中,挂于神位旁,寓意北帝公长年保佑。
百多年来,北帝始终是村民心中的一个精神图腾,而灯酒习俗就是村中每年最盛大的一次传统文化活动。年,“南头灯酒”被列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保护名录。
中山,因孙中山先生而得名,除孙中山先生外,还孕育了一大批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科技、体育等舞台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而前不久,在国际田联世界室内田径巡回赛60米比赛里,以6秒49的成绩获得冠军的苏炳添,也同样来自这里。
中山,一座美丽的城市,来到这里,一股奋发向上之气油然而生,这让我联想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两首诗:
秋词二首民俗风情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