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村庄规划技术设计方案编写三服务方案及
TUhjnbcbe - 2024/4/6 0:25:00
广雅白补骨脂白斑液 http://m.39.net/pf/a_11092337.html

三、服务方案及工作思路

1.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18号);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1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如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35号)。

(2)技术规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导则》(TD/T-);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AT-);

《村庄整治技术导则》(GB-);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美丽村居乡村风貌规划指引》;

《美丽村居村庄设计导则》;

《美丽村居建设导则》。

(3)上位规划

县(区)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

2.规划原则

(1)多规合一、统筹安排

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整合村庄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发展定位,统筹安排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2)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加强对各类生态保护地、地质遗迹、水源涵养区和优质耕地等的保护,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3)优化布局、节约集约

优化村域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盘活利用村庄闲散用地,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建筑布局,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4)传承文化、突出特色

传承乡土文化,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特有的村庄肌理、建筑风貌、农业景观,突出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营造具有地方特点的人居环境。

(5)尊重民意、简明实用

规划编制应体现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划成果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村民接受和执行。

3.规划理念与方法

3.1规划理念

掌握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理念与方法。

(1)全域国土多规合一

按照国土空间和乡村振兴双重规划标准,通过对村域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制定村域发展规划,总体把握村域现状和发展潜力,实现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同时加强“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管控。实现村域全覆盖,村域各规划专题全覆盖,实现村域一张蓝图的规划目的。

村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属于详细型和实施型规划。本项目是“多规合一”下制定落实乡村建设决策的近中期发展目标,在村域空间内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空间。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的目的和要求,确定以人文本、注重长效、实效为基本出发点,以解决“三农”、“三区三线”“三生空间”问题和统筹安排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承及宜居环境等,明确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确定管控边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合村域功能定位及发展优势,确定村域经济发展、产业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需求和目标,明确规划内容和实施路径,制定实施计划,促进村庄的发展。

(3)合理管控助力发展

通过调研、分析、评价等方式,根据村域的发展现状、需求,结合村庄类型、区位、资源、发展潜力等要素明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按照宜居、宜农、生态、绿色、低碳的原则提出村域产业、村庄建设国土利用等发展思路和策略,统筹村域一、二、三产业功能布局,促进整体、协调的快速发展。提出建议性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加强空间、边界的管控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4)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和乡村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适度集中。加大村庄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改造提升低效用地。

(5)分类引导差异化发展

不同的村庄,尊重现状差异,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产业特色等,针对村庄的功能定位、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差异化引导策略,做到规划切实响应村庄自身的发展诉求。

(6)保护文脉注重特色

注重对水田林湖等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维护农村历史文化和村庄风貌,提高村庄环境质量。

(7)公众参与简便易行

建立以村民为主体,规划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作式规划编制方法,规划编制各环节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制定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规划成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村民了解和实施。

3.2技术方法

3.2.1技术路线

图3-1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

村庄规划编制程序大致分为七步:工作准备、现状调研及分析评价、村民意见征询、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编制、规划论证审查、规划上报。

(1)村庄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与经费准备。

(2)村庄规划基础调查及分析评价:

①资料收集。制定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向有关部门收集社会经济、人口、收入、产业、种植结构、耕地面积、建设用地(含宅基)、基础设施、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等具体资料和信息。

②现状调研。深入开展驻村调研工作,调查分析和资料初步处理是高质量规划编制的基础和支撑依据,资料的初步收集、处理、判研,是制定切实有效调研方案和收集能够全面反映规划目的地现状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③村庄发展分析。分析总结村庄特点、资源利用现状概况、村民需求、现存问题等。调查分析和资料初步处理是高质量规划编制的基础和支撑依据,资料的初步收集、处理、判研,是制定切实有效调研方案和收集能够全面反映规划目的地现状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3)村庄意见征询:紧紧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4)村庄规划发展目标确定:主要包括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

(5)村庄规划方案编制:规划编制小组,充分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多种编制手段,调动多种社会力量,结合村庄规划的重点要点编制文案。

(6)规划论证审查:规划评审小组对规划成果进行审查,对规划成果提出纠正、修改或补充的具体意见,。

(7)规划上报:规划成果通过评审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按规定程序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3.3.3技术方法

村庄规划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可以分为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价四种类型。

(1)调查法

村庄规划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目的和对象有关,可以分为文献方法、问卷方法、访谈方法和观察方法四种基本类型。

①文献调查法

主要文献来源包括:

统计资料: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统计年鉴。

普查资料:包括人口普查、房屋普查和产业普查等。

文件资料:政府的有关文件、上一层面和前一阶段的规划文件及相关的现状数据(矢量数据等),主要包括上位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专项规划图等,详见附件1。

档案资料:地方志、专项志等。

其他资料:各类相关出版物。

②问卷调查

问卷方式了解村民、村集体、乡镇对于规划政策和规划方案的选择意愿、效果评价和改善建议。对问卷结果经过统计分析获取有价值信息。

③访谈方法

采用直接访谈、电话访谈、单独访谈、集体访谈(如针对规划议题的听证会)、情景访谈等方式,获取最直接的规划信息。

④观察法

对规划村庄进行现场踏勘,比如道路交通、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情况、医院、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情况等,并进行现场记录。

(2)分析方法

规划中的分析方法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三种类型。

①定性分析

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分析,对状态和过程的因果机制进行解释。定性分析分为三个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比如村庄建筑质量的分析。

②定量分析

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③空间分析

在GIS(地理信息系统)里实现分析空间数据,即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形成和演变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包括空间查询与量算,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路径分析、空间插值、统计分类分析等。

(3)预测方法

村庄规划建立在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基础上,对于各类发展资源进行空间配置,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比如人口预测,用到的主要包括自然增长发、劳动平衡法、带眷系数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4)评价方法

主要分为量类型:

发展条件或发展资源评价:即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本次村庄规划采用县级或市级双评价结果。

规划政策或规划方案评价:包括用地布局和建设项目选址方案评价。

3.3规划策略

(1)问题导向规划

村庄规划是以“人”为中心的问题导向系统,这种“问题导向”+“人”的乡村规划思维,具有如下特征:

①强调以人为中心,规划就是为人的自由创造可能的条件,符合当代规划从“蓝图”型到“倡导”型的变迁;②因为直接面对面对问题本身,更能适应乡村规划的显著地域差异;③推动村民实质性地参与到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符合城乡规划法中对于“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的要求。

(2)保护性开发

村落规划围绕“保护和旧村就地改造”两个原则,充分尊重村落自然肌理和人文脉络合理规划用地布局,打造宜人尺度的民居村落空间,体现村庄内涵,体现北方民居特色,彰显北方民居文化。

(3)景观节点打造

通过对资源的重新组合,借助地形特点提升山、水、田、园、村的景观,打造全新的村庄景观。

图3-2平原型村庄景观规划示意图

图3-3山区型村庄景观规划示意图

(4)产村一体化

针对村庄优势、现有产业和资源现状,结合村庄规划最新政策构建全新产业

模式并形成“一区一品,产村一体”的产业架构。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吸引外出务工青壮年回流和外来旅游者定居,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空心化问题,最终达到以产业发展解决若干问题之效。

图3-4村庄产业布局规划图

(5)生态保护优先,三线协调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村庄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村庄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村庄规划的必要内容。

图3-5三区三线保护区

4.服务方案

4.1技术服务体系

我公司是专业从事国土空间规划、测绘、土地管理服务、地理信息加工服务、工程设计咨询及相关领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测绘甲级资质、土地规划甲级资质,公司为用户提供规划选址、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等代理服务以及相关区域规划、村庄规划等咨询服务;为自然资源部门提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评估与修改、调整与完善、局部调整、专项规划、整治规划、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建设、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等规划咨询服务;目前公司配有三十人村庄规划团队。

为满足客户服务要求,公司可根据项目需求建立以项目为主体的“特殊技术服务团队”,服务响应时间为≤1小时,可提供7×24小时的专业快捷的响应服务。

同时,我公司为保证项目过程有序管理和全程跟踪,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作为内部各类相关人员项目管理、监控,对项目的情况和各类事件给予记录、控制和管理。

Object:word/embeddings/Microsoft_Visio_-_Drawing.vsd

图3-2企业服务组织架构图

Object:word/embeddings/Microsoft_Visio_-_Drawing1.vsd

图3-2村庄规划技术服务架构图

4.2技术服务内容

4.2.1文本编制

表4-1村庄规划内容一览表

注:“●”为必要性内容,“○”为扩展性内容。

(1)基础分析评价和定位

根据实际调研踏勘和收集的资料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同时根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战略要求对村庄上位规划、发展现状、发展需求进行分析评价,结合村庄实际需求解决问题,完成目标定位、发展定位和制定村域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明确各专项空间属性。

(2)发展目标与控制

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村域实际发诉求和发展潜力,明确村域产业、村域建设、国土利用等方面的分期发展、控制指标和发展方式策略。

(3)产业发展与布局

结合村域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统筹村域发展需求,以产业联动的方式合理布局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方向。

创新生产技术,走高效绿色之路:发展高科技农业种植技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种植。

完善农业组织形式,走集约专业之路: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制定统一生产标准,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农业生产主体。

优化产业结构,走协调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一二三产融合,实现稳步平衡发展。

完善各类设施,走以人为本之路:完善村内基础设施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环境。

挖掘土地潜力,激活人文历史: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绿色蔬菜文化。

(4)划定约束空间域边界控制线

明确村庄建设边界,自然生态保护边界、基本农田边界、高标准农田边界(图斑),强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边界的合理性和可控制性,并编制相应的保护、恢复规划。

村庄建设管制,规划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实现土地集约式发展。划分为三类管理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引导和控制要求。

设置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社区、适宜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开发建设行为。主要是指基本农田区。限制建设区指生态重点保护地区、根据生态、安全、资源环境等需要控制的地区,村庄建设用地需要尽量避让,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应做出相应的生态评价,提出补偿措施。或做出可行性、必要性研究,在不影响安全、破坏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占用。适宜建设区指已经划定为村庄建设发展用地的范围,需要合理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5)道路交通

根据村域实际状况,确定交通干线、支线和过境通道连接线及点状联络线,按照实际需求和发展诉求规划交通网路和道路等级。对拥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诉求的区域根据需求增设相应等级的交通联络线。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路基、闲置地块和保存现有合理的交通格局上对总体道路提出提升、改造、整治措施和增设通勤站点、停车场、安全护栏、隔音降噪等道路基础设施。

(6)基础设施

根据对规划要素的推算、测算,明确给排水、电力电信、暖通、燃气等供给和排放量,规划合理的输配规模、方式、走向。同时对划定的线性设施走廊和点状地物划定缓冲、保护区域和设置提示、告示或警示标识。

(7)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测算的人口规模、分布形式和服务半径,以联建共享、保障基本、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适用为原则建设公共服务类设施,总体分布在满足技术规范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以集中设置,形成线性、团组为宜打造村域公共活动中心和景观中心。村庄内配套基础设施的建筑形式也多采用乡土元素进行设计,在提供本身功能之外,又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划根据村庄居民点的服务单元,结合相关要求对村级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文体科技、教育机构、医疗卫生、体育设施、集贸设施、商业金融等设施提出配置要求,为下一步村庄建设设施配建提供参考依据,为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措施。

(8)建筑、景观、文化风貌

景观风貌与文化保护发展,根据地方特色和民俗习惯,坚持“坚固、实用、绿色、美观、特色”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貌、民俗习惯,重视地方材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继承发扬民间传统建造技艺,打造具有乡土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对村庄的整体风貌特色进行提炼,对重要公共空间节点进行景观规划,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并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措施;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以及历史环境要素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

建筑应延续村庄原有风貌,不可采用“涂脂抹粉”的方式进行粗暴整治,房屋建造时不宜对周边环境做大的改动。同时户型应满足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村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和控制标准。尊重现有格局。在村庄现有布局和格局基础上,避免大拆大建,对于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应予以整治。新建建筑住宅鼓励采用联立式、联排式住宅,新建建筑以二层为主,翻新建筑维持原有层数。同时对宅前屋后都局部进行绿化和综合环境整治。

(9)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针对规划区现有自然村落,规划采取缝合织补的手法,自然延续原有村庄布局肌理;新建住宅在原有村庄得到整治之后,采取有机生长的方式,协调地植入原有环境之中,最大限度维持村庄原有肌理,使历史和人文要素得到自然的延续。引入社会资金,公共参与,平衡利益,统一规划,提高土地使用率,合理调整用地功能,优化用地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注重乡土文化传承,提升环境形象。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大棚农业特色鲜明,村庄建设应结合地方特色,适应当地的生产活动。

在土地利用空间上,严格划分空间类型和空间边界,明确村庄建设、耕地、基本农田、生态等空间。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调整优化基本农田布局,优先将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和成片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劣质、零星分布的基本农田。控制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

(10)垃圾分类

根据现有垃圾分类标准和垃圾分类试点标准,抓好分类提前量,将村庄现状开敞式垃圾池改造为分类、封闭式垃圾房,避免恶臭四处散发;按照“每20米设置1个道路垃圾箱”的标准,沿村庄主路设置多个分类垃圾箱,引导垃圾分类,建立资源回收系统;清除村庄房前屋后积存垃圾,清除道路上及河道中倾倒的垃圾,确保村庄内无暴露垃圾和积存垃圾;专人负责,集中清理。配备保洁人员和保洁车,对村民定点堆放的垃圾日产日清。

秸秆等生物质垃圾严禁焚烧,通过宣讲会、宣传册等方式宣传秸秆焚烧的弊端,引导、鼓励村民多种方式利用秸秆,加快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加大资源循环利用。

散养家禽粪采用“户集—村收”的模式,集中清运,结合公厕进行无害化处理。

(11)村庄入口整治

针对村口入口路段标识性不强,安全性低的区域进行整体提升改造。设置道路标识,防护安全设施,强化入口的景观形象;强化入口的安全警示标识。同时增补乡土气息的花草灌木,提升入口形象。

规划文本框架

规划说明书框架

4.2.2图件编制

图集目录如下,可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和具体内容增减。

区位分析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道路交通现状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

空间管控图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化景观规划图

居民点综合规划图

居民点功能分区图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管线综合规划图

景观风貌指引图

村庄建设指引图

4.2.3数据库建设

严格根据空间规划数据库规划、规程,建设数据库,要求数据库正确、规范。

1
查看完整版本: 村庄规划技术设计方案编写三服务方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