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护士被新冠患者咬伤承受恶意和无知,绝不是
TUhjnbcbe - 2024/4/3 8:30:00

过去这三个多月以来,护士的出镜率非常高。

大多数时间,她们是逆行者,是英雄。但也有一些时刻,是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的。

4月1日,医院的护士汪某,被一位外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殴打,并咬伤脸部。

而这件事的起因,居然是患者不配合抽血检查,还试图强行走出隔离病房,护士在阻拦时遭到了殴打。

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被恶意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

一直以来,人们虽然称呼护士为“白衣天使”,但对这个职业,还是有诸多误解甚至偏见。

比起医生,护士的存在感更低,经常会被我们忽视,市面上刻画护士工作状态的书也很少见。

不过书单君今天要介绍的这本《护士的故事》,有力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蒂·沃森是一位高级护士,在书中,她以细腻的笔触,将自己从业20余年的经历及感悟,娓娓道来。

通过沃森的描述,我们或许能对护士的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加明白:

承受恶意和无知,绝不是护士工作的一部分。

猝不及防的恶意

护士在职业生涯中,会遭遇不少危机,这其中最危险的一项,莫过于被袭击。

而且,这并不是少数现象,书里提供的数据是这样的——

“根据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的资料,一年内上报的针对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工作人员的袭击事件达六万八千六百八十三起。”

而这,还仅仅只是上报的。

沃森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一位同事的经历。

医院床位不足,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不得不暂时被安置在走廊,高压的环境对她来说并不友好,她略微有些抓狂。

为了安抚患者的痛苦,沃森的同事温柔地同她说话,同时还得默默忍受对方时不时的拳打脚踢。

沃森如此描述她大多数同事,对于袭击可能会有的举动:

“据我所知,这位坐在地板上的护士,根本不会为自己今天承受的拳打脚踢写什么报告。她只会一直坐在这里,不去计较患者做了什么,同时忽略自己身上的瘀伤。“

疫情期间,对于护士的恶意伤害往往来得猝不及防。而且,比起沃森同事的遭遇,显得更加不可原谅。

按理说,在这种艰难的时刻,病人应该是最能理解护士的人,毕竟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在并肩作战。

但有时候,病患似乎会搞错自己对抗的对象。

据《每日邮报》报道,澳洲的一位护士被新冠病毒疑似患者吐口水。理由居然是,他觉得“反正这位护士早晚都会得病”。

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

早前,澎湃新闻也曾报道,医院内,一个患者向护士索要口罩、温度计被拒后,竟然对其进行追打。

精神病人无法控制自己,作出伤害行为尚且情有可原。

但这些人明明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却还是把对护士的暴力和恶意,当作发泄情绪的手段,就显得尤为过分了。

即使以“面临死亡的威胁”为借口,伤害也不能够被正当化。

在疫情期间,护士们原本就要面对病毒感染的威胁,而来自患者的恶意攻击,一方面可能加深护士们的恐惧心理甚至是患病风险,另一方面,则在情感上对护士们造成了巨大伤害。

冒着巨大的风险治病救人,没有获得应有的称赞和奖励也就算了,还要被恶意对待,这简直令人寒心。

护理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护士的故事》译者王扬提到:

“当下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而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医护人员付出了很多。

也许由此便对他们心生崇敬顺理成章,但倘若不去了解他们究竟付出了什么,我们的所谓致敬,其实不过是自我感动。“

很多人都以为,在抗疫一线中,医生打头阵,护士不过配合打打下手罢了。

实际上,与病人接触更多的是护士,危险系数更高的,也是护士。

医生诊断病情以后,打针输液、查体温、吸氧……都是由护士来操作的。

确诊患者病房内,所有东西都有可能是感染源,基础的安全措施不能百分百保证她们的安全。

而且这些安全措施,有时也会增加工作难度。

比如防护服笨重,护目镜又容易起雾,对病人的常规护理,可能都要花上以前的好几倍时间。

加上隔离病区的特殊性,家属和护工都无法进行陪护,某种程度上,护士还需要充当“家人”。

一方面,除了常规的护理以外,还要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端屎端尿之类的活也需要承担。暴露在分泌物面前,也加大了被感染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要更多地与病人们进行沟通,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这对他们原本就已经紧绷的状态来说,无疑是种消耗与负担。

护士的职责绝不只是给医生打打下手,应该说两者是各司其职,不分高下。

如果说医生是更多地是在治疗的技术上提供支持,那么护士就是在实际执行和情感上提供帮助。

况且,护士的工作也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病房中,他们常常像陀螺一样四处奔波,帮助不同状况的病人处理病情,解决额外的问题。

这对体力、应急反应能力、专业能力,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就拿输液来举例,看起来护士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扎针,但其实还要考虑注射速率。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病情的人,即便是注射相同药物,对注射速率的要求也有着巨大差别,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记住这些差别,还要进一步结合病人的体重进行注射速度的计算。

沃森在《护士的故事》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婴儿体重1.千克,需静脉注射40毫克/50毫升的多巴胺溶液,那么静脉注射的速度设置为多少,才能使注射速率为适合婴儿的12.5微克/千克/分?

即便给出充足的时间,书单君也不太能算不出来。

而新生儿科护士们,通常要在连续5晚都没有睡觉,每天都上十二个半小时夜班的凌晨四点,精准快速地对此类问题作出运算,并且一个小数点也不能错。

护理,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护士同样需要被护理

除了安全隐患,在长期与病魔、死亡打交道的过程中,护士们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精神创伤。

在《护士的故事》中,沃森如此描写自己的心情:

“护理是一份每天都需要你付出灵魂的职业,然而,能用来关怀那些正处于最脆弱状态的患者的精神能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

和大多数护士一样,在很多日子里,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掏空,没办法再付出更多能量。”

日常情况下所遭受的压力都如此巨大,疫情期间承受着些什么就更不必说了。

护士们的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也变高,还有可能面临被歧视、感染的风险。

不久前,《美国医学会杂志》进行了一项心理状况的研究,调查对象为中国34家医院中名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

他们中有很大一部人表示,曾经有过抑郁、焦虑、失眠和心理困扰等症状。

因为女性较为敏感,她们的症状往往更为严重一些。而据不完全统计,支援一线的护士们,有90%都是女性。

用沃森的话来说,“护士就像患者一样,有时候没办法痊愈,只是活下来了而已。”

可悲的是,在这场疫情中,有一些人甚至没能活下来。

据意大利《共和报》报道,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因自杀身亡。

此前,她自愿申请加入抗疫工作,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发烧的症状,便进行了相关的检查。

但结果还没出来,她就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没过多久,意大利又有另一位护士自杀,她死前已经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去世时才34岁。

意大利护士联合会发布消息称,尽管还不清楚确切的死亡原因,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工作压力,和担心自己会感染他人都与此事有关。

一直以来,对于护士的心理疏导甚至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护士被新冠患者咬伤承受恶意和无知,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