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对丧事方面的忌讳很看重,村里谁家有人去世后,一般情况下守孝的人不能戴着孝到别人家串门,在三年之内春节不贴对子、不放鞭炮、破五(正月初五)之前不串亲戚等。总之,戴孝期不能踏入别人家的屋檐,孝子在戴孝期间也不得随便串门,而一般人家也不会让戴孝的人进入自家的屋檐。戴孝之人随便串门走后,免不了他人在背后说三到四,有的甚至还会被骂。在你出门的那一刻,主家会泼盆水,来化所谓冲院子的习俗,所以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村里串门子。
想必很多人我们都知道这样的风俗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讲义,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下边是孔子的一段对话....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宰我以言行为贤,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那就是“诚”,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礼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礼本于人心,本于仁。礼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仁有了变动,在宰我那里,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故无伪。因此,一年之丧亦为礼。
守孝三年,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
从孔子的言语的当中我们能够知道,有孝礼一说,也就是说,在亲人离世的时候,我们是悲痛的,守在家里不乱串门是对已故的亲人一种尊重和礼数。串门顾名思义是一种悠闲自得,是一种享受生活景象,显然这样是不仁不孝之理。
现在有疾病的传播。而类似于守丧期间也同样的道理,亲人已故,对谁来说都是坏事,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晦气,一种灾难,别人害怕把这些晦气、不祥之兆带给家里边,从而不欢迎守丧期间的人到家里来。
所以一些计较这个的人是不欢迎的。但是别人可以到你家里来的,这个就没影响,但是只要你别人不计较这些的话,是可以去他们家的,如果别人计较这个的话,那最好就别去了。这最主要取决于别人家里是怎样看这件事情的。
五湖四海的朋友也说说你们当地的民俗,也许有的东西我们可以不传承,但是这些东西却能够让我们知道我们伟大祖国,前辈祖宗生活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