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生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举办第八场文化沙龙10月17日,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在漳州古城举办“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研讨会与第八场闽南文化沙龙。来自闽、赣、浙三地的专家学者探讨了闽客移民史、建筑、方言、风俗、民间信仰及闽客文化的现代传播等问题。福建省*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李珊珊,漳州市*协副主席陈跃鸿,厦门市海沧区*协副主席、*组成员陆晓红等领导参加活动。00:51近几年来漳州古城成为一张漳州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是展示漳州文化的窗口。漳州城投集团*委副书记、总经理吴国伟开场介绍了近年来漳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建设的情况。闽南文化研究会的沙龙每一场研讨主题都各有亮点,本场沙龙主席吴子华回顾总结研究会举办的前七场沙龙,并对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源流与发展交融做了梳理,带出本场沙龙的研讨主题。闽南师范大学教授汤漳平、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教授林晓平、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员、龙岩市*协文史与学习委原主任孙国亮和漳州文管办原主任、文博研究员杨丽华从各自专业的视角,分别发表题为《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关系》《闽南民间信仰与客家民间信仰的关系》《闽南民俗与客家民俗的联系和区别》《浅谈闽南土楼与客家土楼在建筑上的共性与个性》主题演讲。汤漳平教授认为,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均来源于河洛文化,移民南迁到南方以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族群文化,各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进行文化比较,更重要的是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林晓平教授认为,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实际上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基因具有同质性。民间信仰也相互渗透、影响和关联,闽南与客家不同的区域历史,不同的民俗风情,使得两者在多方面形成差异。孙国亮老师认为,民俗的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中原农耕文明的传承和现在生活区域中多元文化的浸染、交融后逐渐形成。他从闽南人眼中的客家和客家人眼中的闽南的二个维度,分析了闽南民俗与客家民俗的联系和区别,提出了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两者相融、共存的意义。他认为,闽客一起携手走向深蓝,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杨丽华老师从土楼建造的背景、客家与闽南两地相同的土楼建筑文化以及在建筑上的不同的特点等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研究心得。她的结论是:客家民系与闽南民系虽然在传统文化上有所差异,但是同为中原移民,很多方面却是相同的,土楼建筑亦是如此。曾丽琴、张晓松、詹火忠、张长水等嘉宾现场提问、补充发言。沙龙氛围轻松自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两位主持人分别以闽南语、客家语主持,“双语”主持为本场活动增色不少。沙龙交流活动中,穿插来自芗城、平和、南靖的充满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元素节目:人偶同台《戏偶献瑞》、闽南语歌曲《乡愁乡音》、南靖提线木偶《舞狮》、平和客家传统小调《卖花线》、南靖客家山歌《十劝郎》、平和客家山歌《五更想妹》等,精彩节目博得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与会者纷纷点赞文化沙龙的交流形式。此次活动集中、充分地展示了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过程中与其他文明相互交融。在推动经济文化建设发展,做长做久文化产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写好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充分交流发展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原福建省质量监督管理局领导陈春禹,漳州市诚信促进会会长、福建省委*史办原副主任巩玉闽,漳州市*协原副主席、漳州市客家研究联谊会原会长、漳州市客家研究院院长谢东,漳州市关工委执行主任、漳州市委*校原常务副校长周亚冷,漳州市城市职业学院原*委书记、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杨明元等领导出席文化沙龙。本次沙龙由漳州古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漳州城投古城运营有限公司承办,芗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福建省南靖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平和县漳州长乐客家山歌传承中心、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协办。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记者苏水梅通讯员涂志伟沈毅玲李晋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