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29 17:40:00
文图/沈一鸣农历七月十三日(即8月31号),久别一段时间的我,再次回乡探望年迈的母亲,正巧赶上了农村一年一度极为信奉和敬重先辈的节日一一农历7月半(俗称“*节”)。回到家里,82岁的母亲异常亲热,尽管她耳背难以听清我的回话,可她仍围着我问长问短。母亲似乎太激动了,她撩起衣襟拭着眼角对我说:“孩子,你是特地赶回来给你奶奶和父亲送‘袱’(即纸钱)的吧?在外能有这个想法就是有孝心,他们地下有灵会保佑你家庭平安幸福的!”当天和翌日,我在故乡随便走走,所看到的尽皆是在用火纸(一种烧给亡灵的纸钱)包“袱”的忙碌情景。人们来来往往都带着一摞摞纸糊的“袱”分别送往亲戚朋友或熟人家里,以表达他们对已故亡灵的一种记念。我来到一位儿时的伙伴家里,刚进门就见他一家大小正在糊的糊、写的写、有条不紊地忙着包“袱”。我来到后,他们都纷纷站起,我从桌上信手拈起几包“袱”看看,只见上面歪歪招扭写着:“故显考(妣)某老大(孺)人受用”、“具大袱某包”、“孝某敬上”等字样,我笑了笑,放回原处。伙伴停下手中的活儿与我坐下来叙谈。闲聊中,我顺便了解起他家这几年来的情况。他说,这几年农村也不错,柏油路、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门口,大部分人家手中都活络起来了,有不少人家都购置了小轿车,出门已很方便。别的不多讲,就拿这七月半来说,也不怕你笑话,早些年每到7月半,我们连买捆纸包“袱”给祖宗和亡亲的钱都拿不出,现在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呢!“你看”,他指着盛满箩筐的一担担“袱”说:“今年我一下就购买了几百元钱的火纸和祭品,手中有了钱,可不能忘了给祖宗和亡故亲人烧点‘钱’,如果让他们在另一世界紧紧巴的过日子,我们作为后人心里可不好受啊!“我望着眼前儿时的伙伴,听到他这番似乎“有情有理”的话语,我唏嘘着不知说什么好,并努力想从他的脸上捕捉他童年时代的那份天真童趣,但由于岁月沧桑的蹉跎,已难以寻觅。已近中午时分,伙伴与他的妻子执意要留我吃饭,盛情难却,我只好客随主便。午餐很丰盛:鸡、鸭、鱼、猪肉、豆腐等好菜好酒摆了一桌,菜面上还插着很多筷子,但却不见有一样鲜菜。主人见我似乎不解的样子便说:“在外多年已把家乡的习俗都搞忘了?家乡过农历七月半从12日起,就开始这样“叫饭”,而且这几天是不能吃鲜菜的,直到过了14日,如果不这样就犯忌了!“据说,南瓜、茄子、辣椒、豇豆等蔬菜在这几天是禁吃的,说什么这分别像形着祖宗和亡故亲人的肚子、丸心、肝肺、肾脏、肠子……这不知从哪朝哪代立下这么个规矩(没史料记录,无从查询),竟然沿袭至今,从而给“*节”蒙上了一层更神秘的色彩。本期责编: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