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发布了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普洱茶马古城旅游小镇获评“非遗旅游街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茶马驿站获评“非遗旅游景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古镇获评“非遗旅游小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获评“非遗旅游村寨”。今日,本报介绍普洱这些新晋的非遗旅游街区、景区、小镇和村寨,带领大家领略普洱“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非遗旅游街区——茶马古城旅游小镇
茶马古城旅游小镇地处普洱中心城区北部,依据古普洱府原貌复建茶马古城,再现茶马古道鼎盛时期沿线城镇商贾云集的繁荣场景。茶马古城旅游小镇规划有旅游度假区、主题客栈区、夜间经济区、旅游商业街、特色餐饮街、风情酒吧街等“三区三街”功能板块。
茶马古城旅游小镇结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游客提供集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和普洱市旅游集散中心,是省内外游客到普洱的热门打卡点,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
近年来,茶马古城旅游小镇充分挖掘非遗项目、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将特色非遗引入特色街区,通过“非遗+节庆”“非遗+旅游”“非遗+演艺”“非遗+销售”的模式,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拓展新的文化消费场景。
茶马古城旅游小镇通过举办“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普洱端午百草根美食文化旅游节”等主题活动,宣传普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绽放时代光彩。同时,根据各县(区)非遗特点和特色,将傣族织锦、彝族刺绣、镇沅黑陶制作技艺、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等非遗项目,以展览、展销的形式呈现在广大游客眼前。节假日期间,茶马古城旅游小镇将普洱茶乐等非遗项目融入特色活动中,让各地游客充分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此外,引入哈尼族服饰、老普洱传统饮食、傈僳族传统乐器等非遗产品,推动非遗产品市场化、商品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价值到经济价值的充分转化。
交汇时光,浓缩百态,茶马古城旅游小镇以新时代旅游特色延展融合深厚的普洱非遗文化,不断散发着新生魅力,它的故事在绚烂的灯光里将一直延续……
非遗旅游景区——那柯里茶马驿站
那柯里茶马驿站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是宁洱县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驿站之一,是《马帮情歌》的诞生地。
“那柯里”为傣语发音,“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那柯里”的意思便是指该村小桥流水、沃土肥田、岁实年丰,是理想的人居之地。年,那柯里茶马驿站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那柯里茶马驿站山青水秀、风景优美,至今还保存着茶马古道的历史遗迹。保存完好的百年荣发马店、碾子房、风雨桥以及当年马帮用过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物透过时间的长河折射出那柯里曾经的繁荣和普洱茶的兴盛。
在那柯里茶马驿站,你可以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深入了解普洱茶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可以体验土陶制作工艺,亲手制作陶器,了解土陶制作过程,体会从泥土到陶器的变化,参与泥土的蜕变,并将这份独特的劳动结晶带走留念;还可以品尝老普洱传统美食——那柯里马帮菜,用舌尖感受非遗,让文化融入味蕾。
那柯里茶马驿站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第三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昔日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寨。
非遗旅游小镇——娜允古镇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十大名镇之一,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古镇,蕴藏深厚的历史文化,历代傣族土司衙门——孟连宣抚司署就坐落在古镇里。汉、傣两种民族的建筑风格在娜允古镇交融,经历了时光雕琢、风雨摧折,仍然焕发着光彩。
娜允古镇文旅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4处、馆藏文物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各类博物馆、传承馆、展示馆5处,非遗工坊3处,3A级旅游景区1处。
近年来,孟连县牢固树立“保护、规划、管理、经营、旅游”五大理念,构筑“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日日有节、时时消费、线线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发展格局,古镇内城市规划馆、民族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各类民间技艺传承馆错落分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古镇景观。
为适应游客消费多样化需求,不断丰富景区业态,娜允古镇以“景区+演艺”为突破点营造新消费场景,“宣抚司礼仪乐舞”表演体系,成为孟连县旅游演艺的标杆之一。
为发掘传统美食产业,打造美食品牌,年,娜允古镇开展傣族传统美食收集、整理工作,开发还原了“娜允古城三宴”,即“土司宴”“神鱼宴”“全素宴”。年,举办美食评选活动,吸引外来游客10万余名,进一步提升了孟连传统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古城、王宫、佛塔、边地美食……构成了一个多民族群体和多文化形态的共生带,娜允古镇,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华,收藏了一代代人的记忆……
非遗旅游村寨——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坐落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和《拉祜族芦笙舞》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也是歌曲《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在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拉祜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传统工艺等保存完好,有李扎戈、李扎倮、李石开等多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村民自创的拉祜民歌达多首,原创舞蹈30多个,当地村民靠着原生态歌舞登上了国内外大舞台。
近年来,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不断探索创新“非遗+旅游”模式,将传统民居、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歌舞与乡村旅游等元素相融合,以民间传统歌舞、传统文化、休闲体验、特色餐饮为亮点,打造出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综合体。
据悉,澜沧县坚持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整合各类资金,在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修建原生态歌舞表演广场、完善村寨游览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及芦笙坊、陀螺坊、青竹坊等拉祜族民族民俗农耕文化展示区,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充分发挥当地村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优势,先后成立了以拉祜族歌舞表演为特色的民族民间“雅厄”艺术团表演队、民族民间原生态组合“达保五兄弟”、民族民间原生态组合“达保姐妹”。同时,通过整合拉祜族芦笙舞、摆舞以及《牡帕密帕》《根古》《婚誓》《快乐拉祜》等传统舞蹈及经典歌曲编创民间歌曲余首,编排老达保“快乐拉祜”原生态实景演出,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来源:普洱日报通讯员:朱正编辑:阮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