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世界客家世界客家
客家人过中秋时有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
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人早早地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草地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老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边赏月、边沟通,增加家庭和谐气纷,小孩子则边赏月,边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玩耍,此时是他们的天堂。
而吃东西也有些讲究,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
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
有些地方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会更有福气、会更吉利。
在客家地区,除了吃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赏月杀柚
客家地区盛产柚子,客家人中秋赏月总少不了柚子。剖柚子我们也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
有些地方说剥柚子皮是“剥*皮”,也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圆圆的柚子也代表了一家人团团圆圆。
扎灯笼
客家人常在春节中秋等喜庆活动中使用的传统竹编纸灯笼。
制作竹灯笼的传统手艺复杂,买来竹坯后,还要进行收口、吊样、裱糊、晒干、过浆、再晒干、写字和过漆等9道工序才能制成。
客家红灯笼去年登上央视“秋晚,“秋晚”开场中会有这样一幕:多名演员手提写着百家姓氏和堂号的客家传统竹编纸灯笼,从各个入口登上舞台,形成一个壮观的场景。
树中秋
在客家地区,有树灯笼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
每逢中秋,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彩旗、银铃等,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
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拜月光
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
清代有首《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
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八仙桌,焚香礼拜,贡品除了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芋头讲究“母子相连”(在盘的中央放芋母,周围摆芋仔,寓意合家团聚)。
拜月光后合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畅叙天伦,直到深夜。
吃五仁月饼
客家地区的月,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
客家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还会买“五仁月饼”,祈祷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的收获和生活。
唱山歌
月下对歌是客家地区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已故广东省民俗学会会员*火兴说过:“很多地方过中秋的时候都有唱山歌、斗山歌的活动。
像在梅县、松口这些地方都非常盛行唱山歌,到了八月半就显得特别热闹。”“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
客家山村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对月当歌,赏月谈心,这就是客家人特有的山歌中秋夜。
中秋美食有故事
芋头
中秋有个习俗:中秋吃芋头。老人家认为,吃芋头辟邪消灾。
粤语"芋头"与"护头"谐音,表示合家团圆平安的意思。
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莲藕
中秋食藕,寄团圆之意。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浓入口,寓意让团圆家宴从这次的甜蜜开始。
柚子
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
同时,“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
菱角
老人说,中秋节吃菱角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也可以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
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田螺腹内没有小螺,肉质特别肥美。
来源: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