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经贵州省人民*府同意,由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召开的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暨促进会成立大会在贵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推选产生了第一届促进会领导班子,并进行了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当前,在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和关键节点,省委、省*府高位推动、高规格成立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是高位统筹推进本省白酒产业良性发展所作出的制度性安排。
据了解,促进会成立的意义是打造一个有品相、有质量、有影响的产业交流与智库平台,将发挥出为*府当好助手、为企业当好“外脑”、为产区打造“瞭望台”等重要作用。
本文特将贵州白酒促进会副会长、金沙酒业*委书记、董事长张道红演讲内容收集、整理,以飨读者。
以下为演讲内容:
酱酒之美出于黔,山清水秀酿珍稀。
贵州,以生态和美酒闻名四方,这里是中国酱酒的核心产区,孕育出中国最顶尖的酱酒品牌。在过去几年,酱酒行业经历了理性的回归期及高速的发展期。
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驱动下,白酒行业消费升级提速,白酒产业进入高品质、高端化发展时代,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品质、品牌、渠道、产能成为酒企发力的重点。
受当前经济低迷期、疫情反复期、酱酒回调期“三期叠加”的影响,倒逼酱酒市场进入了高质量、强品牌新的发展周期,行业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
在宏观环境下,行业正身处转型发展、结构深度调整的历史关键时期,酱酒也迎来了调整期。如何理性看待酱酒发展新阶段,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我想借助此次大会,和诸位前辈及同仁共同探讨关于促进贵州白酒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抓好产业优势,着力规划贵州三大产区发展新格局
研判形势,准确把握,科学规划产区发展。贵州,为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近年来已进入“全域酱酒时代”,金沙、仁怀、习水作为三大酱酒*金产区,得天独厚的气候与自然资源,使得贵州酱酒闻名天下,奠定了三大酱酒*金产区在整个中国白酒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地位。为推进三大产区基础建设更加坚实,推进三大产区发展条件更加有利,需要结合所辖区域实际,准确论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好大产区、小产区的同步发展与优先发展,形成“产区大同,品质同优,产区小异,风格小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
*企联合,促进酒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在三大核心产区头部酱酒企业的引领带动下,赤水河全流域超速发展,上下游白酒经济带也在快速提升。贵州要发挥酱酒*金产区区域优势与产业优势,合理匹配各产区产能发展速度及产能规划,要通过建立严格准入标准,引进潜力企业,完善相关制度提供配套*策,建设贵州名优白酒发展示范区,推进贵州区域整体联动发展。各酒企要着眼未来,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特别是平衡好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可持续优先,最大程度发挥酱酒产区优势,凝聚各方资源优势,矢志不渝地打造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不断放大贵州这片“多彩土地”的白酒价值,实现贵州白酒的“一酱引领”效应。
二、筑牢产区根基,群力塑造原产地主产区发展新形象
产区发展好,*策在引导。贵州白酒产业作为支撑贵州工业的一大支柱,连接着贵州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关乎着贵州乡村振兴和产业集群的建设。去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贵州将持续做强优质白酒产业,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到年,贵州省白酒产业产值将达到亿元。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们贵州白酒产业规模要实现翻番。
国发〔〕2号文件提出“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为贵州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更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塑造原产地主产区大品牌发展新形象,构建品牌强大、品质优良、品种优化、集群发展的白酒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我们事不宜迟。
“黔人善酿”、“酒冠黔人国”等美誉,是我们不可替代的财富。贵州白酒产区形成了如今的大品牌效应——一个酿好酒的代名词。面对来之不易的局面,更应该珍惜,主动爱护它、呵护它、维护它,不仅需要贵州酒业人共同努力,不断向外界、向消费者传播贵州好酒这个黔酒大品牌观念,更需要*府利用自身公信力,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不断讲好黔酒好故事,唱响黔酒好声音,群策群力,共同打造贵州白酒原产地主产区品牌形象,让更多贵州高品质酒企走出贵州。
几天前,由金沙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首部聚焦金沙产区的主题纪录片——《走进金沙产区》已经正式上线。作为行业内首支产区记录片,我们邀约了许多地理、气候、人文、经济专家和学者走进金沙,走访酿酒匠人,从水土、酿艺、原粮等多个维度解码酱酒*金产区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酿造密码。希望借由此片,让更多人了解贵州赤水河,了解中国酱酒核心产区及其金沙产区的价值,进一步推进建成一流产区的目标。
三、保护知识产权,全面规范贵州白酒市场发展新秩序
全力出击,打响“知识产权”保卫战。以贵州为核心的贵州酱酒在茅台的引领下,经历了五年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后理性回归。当前,酱酒处于“三期叠加”的复杂市场环境中,招商难、引资难、发展难是企业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然而市场上大肆横行的仿冒产品,更是成为诸多酒企发展的绊脚石。
就拿我们金沙酒业来说,近年来先后出现多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可谓官司不断,不仅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脚步,也扰乱了整个酒业的市场环境,我相信不只是我们金沙酒业,其他同仁应该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此,希望*府各级相关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企业发展,出台帮扶*策,助力酒企纾困解难,让劣企变优,让优企更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对于扰乱市场的行为,严惩不贷,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威慑一方,震慑一片。
与此同时,面对市场各种乱象,我们酒企自身要以身作则,坚守质量底线,诚信经营,捍卫品牌与行业声誉。通过*企合作,逐步营造风清气正市场环境,塑造贵州白酒良好的品质、品牌形象。
四、巩固生态保护,全域实施绿色大生态观发展新计划
坚持有序扩张原则,把生态环境重要性放在首位。赤水汤汤育华夏神奇酱香,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是贵州酱酒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贵州作为中国酱酒的核心产业集聚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广阔的土地资源。近年来的酱酒热,引发了酱酒企业的“扩张热”。希望在*府的合理规划下,尊重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保持对生态敬畏之心,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护好赤水河流域优质的水资源,菌群生态,维持酱酒酿造的先天优势。
制定高效化、绿色化、集约化环保目标,推进环保创新。今年8月28日至29日,由贵州、云南、四川三省*协联合主办,全国*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支持的“生态优化·协作共赢”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毕节市金沙县举行。云贵川三省合力,*府、企业与专家共商赤水生态未来,保护沿岸山、水、林、人、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赤水河,守护中国酱酒“生命线”,是利国利民、长治久安的奠基石。
不仅如此,各大酒企应该立足产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深耕酒史文化,打造集生产、科研、办公、观光、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不断推动酒旅产品融合发展,带动贵州白酒行业发展到达新的高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夯实绿色和谐的发展理念,制定共同维护赤水河流域气候的生态环境*策,保持当地环境与人文在绿水青山中和谐共生,不断维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融生态。
五、创造竞合发展,合力共筑贵州大产区强发展新名片
聚力打造三大产区错位发展格局。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酱酒是贵州特产,这是茅台的引领及消费者的心智认知,更是贵州独有的自然生态与地理条件注定的,特别是当前酱酒回调的背景下,我们更要树立起大竞合观念,贵州省白酒的发展离不开茅台的引领,只有茅台好,大家才能好,要尊重老大哥,学习老大哥,同时要彻底摒弃“同行是冤家”的思维,行业好才是真的好,品类热才是真的热,要形成良性竞争、合理竞争,通过相互竞争出活力,各企业之间要常来常行,加强交流,共叙黔酒美好未来,共话行业竞合发展,打造贵州白酒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反对恶意竞争、不正常竞争,敢于向破坏贵州白酒品牌的小众分子作斗争。我相信,在大竞合观念的加持下,定能持续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聚力强链提升各产区优势互助格局。围绕贵州酱酒大产区概念,需强化茅台引领、指导、参谋、协调作用,为各产区企业全面赋能,实现优势互补,市场互补、产品互补,各企业主动参与、加强交流,实现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及统筹、发展、协调有序推进。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贵州白酒,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黔酒力量。近年来,在省委、省*府的精心策划组织下,每年酒博会前都开展“黔酒中国行”活动,旨在团结贵州白酒企业,宣传推广贵州白酒,让黔酒出山。
未来贵州酒企还需*府深层次的帮扶,策划各种有影响力的贵州白酒大型宣传推广活动。比如开展有公信力的白酒评比活动,拍摄贵州白酒形象高端宣传片,成立贵州白酒文化研究协会,制定贵州白酒盟约等等。将贵州酒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有机结合,积极宣传贵州白酒,整体塑造“贵州白酒”良好形象,力争把“贵州白酒”整体打造为国内乃至国际著名品牌。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涛
编辑张建
二审牛波
三审陈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