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到一年中秋佳节,今年你怎么过?
中秋作为高度浓缩中华传统文化的佳节,散发着特有的文化价值魅力。但随着现代商业社会发展,金钱至上、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的冲击,传统节日也正面临危机。
“节味淡了”,人们似乎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但也有人说,节日相当于一本约定俗成的“凡人生活说明书”,在简化生活的同时赋予平凡的生活以意义。有了它们,即使是六神无主的人,也知道下个月该怎么安排,浑浑噩噩的人,也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那么,今天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传统节日,又怎样使传统节日回归本真的意义呢?
1
传统节日遭遇哪些现代危机?
第一,深度感缺失。一是空间深度缺失。传统节俗往往与社会空间紧密相联,社会空间对传统节俗的权威、边缘进行设定。但在现代商业社会,传统节俗慢慢失去了其固有内容,更无法判断传统节俗与社会空间的关系。二是整体价值缺失。过去传统节俗蕴藏着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和复杂的操作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有些传统节俗活动看似火爆热络,但仅仅是形式上的火爆,不再对公民的内心形成冲击。三是人性关怀缺失。传统节俗往往凝聚着优良的道德品格,促使人们积极向善,但现在却蕴藏诸多商业利益,甚至充斥着欺骗、虚假消费内容,对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第二,历史感浅薄。传统节俗是对历史文化、英雄人物、民族风情的记录,具有悠久、浓厚的历史感。但现代节俗融入更多商业气息,强行赋予传统节俗“购物节”“商业节”属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节日仪式商业化。二是文化实体让位于文化形象。三是乡愁渐渐消失。在我国诸多传统节俗中都饱含着细腻的乡愁,是异乡人思念家乡的一种体现。随着传统节俗商业化发展,金钱第一、消费至上的思想日益深入,逐渐导致公众脱离乡愁,传统节俗的精神内涵逐渐消逝。
第三,“光晕效应”弱化。“光晕效应”主要是指传统节俗的独特价值在传播过程中对公众产生的积极影响。一直以来,传统节俗都具备珍贵、永恒的价值,但随着现代商业社会不断发展,传统节俗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开始不断流失。一些民俗旅游为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公众“快餐式”需求,慢慢失去核心内涵。同时,随着民俗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民俗旅游开始朝着机械化、低俗化方向发展,“光晕效应”被弱化。
2
传统节日价值何在?
一是凝聚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传统节俗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表现。无论是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亦或是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中华儿女团结共进。以端午节为例,各民族在端午节都会开展节庆活动,其中最主要的项目是龙舟竞渡,以赛龙舟的方式表达对屈原的追思,也展现出中华民族奋进向前的精神。龙舟竞渡一声令下,众舟齐发、百舸争流、浩浩荡荡,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共进、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二是规范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础。传统节俗具有较强的伦理道德价值,能够净化心灵、规范言行,利用传统礼教、风俗习惯、戒条戒律等,来引导社会价值和规范社会秩序。壮族人民通过“三月三”节俗祭祀祖先,感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保佑家人、降福于后人。经过长期的积累,“三月三”逐步演化成为孝道,壮族人民会在“三月三”回家祭祖,这种无形的压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规范,引导并感化壮族人民以“孝”为重,促进壮族社会形成特有的道德秩序。
三是激励人们向上。传统节俗往往蕴藏着优良的德育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传统节俗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积极向上,不断汲取传统节俗中的精神成果,让人们形成自我鼓励,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我国历史悠久,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诸多英雄儿女,他们被后世纪念,树立榜样,激发后世之人不断效仿,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3
如何找寻传统节日的意义?
一是家庭基础。面对传统节俗价值消损,传统节俗价值重塑应从家庭教育入手,以家庭教育作为振兴传统节俗的基础。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德育水平,为传统节俗的延续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父母应从小向孩子灌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比如勤俭持家、以孝为先等,让孩子从小牢记传统节俗的核心价值,并根植于内心。
二是高校教育。高校教育是学生德育养成的关键期,更是传统节俗价值重塑的重要阶段。高校应提高传统节俗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在思*课中融入传统节俗内容,在体育课程中也可以适当融入传统节俗活动,比如赛龙舟、转陀螺、民族舞等,通过这些课程强化学生对传统节俗的认识。此外,学校也应积极开展传统节俗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胜地,探寻“文化部落”,让学生实地感受传统文化,成为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
三是社会支持。传统节俗价值重塑并非固守传统,也需要结合现代化通讯工具,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但在传播中要防止过于商业化,防止摒弃传统节俗价值本源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把网络文化融入传统节俗里,利用图文、视频等方式,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激发青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