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东北第一部民俗文化专著面世二三里资讯客
TUhjnbcbe - 2023/8/15 21:39:00
中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绵密的细雨,4月23日,适逢世界读书日,《东北民俗文化》新书发布会在长春市学人书店举行。该书作者吉林省民俗学会会长、吉林省*府文史馆馆员施立学介绍了这部书的由来,并现场进行了签售。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吴湘琴主持发布会现场。

这是我出版的16本书中比较满意的一本。施立学老师谈到,当社会科学出版社确定这个选题时,他就想到要出这本书。民族众多的东北,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年,吉林省民俗学会正式成立,施立学老师便开始了对东北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其说这本书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走出来的。施老师对这部心血之作充满感情。

从事东北民俗文化研究多年,施立学把东北几乎走遍了,吉林省每个市县都走过、住过,甚至包括很多乡镇。为了搜集吉林省的歌谣、故事、谚语,他在一年时间里看了一亿字的资料,实地考察走访,才有了书中那些鲜活的故事,耐人寻味的文化。民俗是历史的产物,但民俗又非同历史,它积久成俗。民俗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文化创造的综合积累,自然和民族之间各种意识形态交相纠结,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可寻。正是带着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的责任感,施老师在青灯*卷下,田野黑土上,完成了这样一部囊括了东北生产、村落、家族、居住、饮食、服饰、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等,40余万字,含百幅风俗图片的著作。这也是东北首部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籍。

省*协文史委原副厅巡视员、省民俗学会理事姜东平也是施立学老师多年的好友,他谈到,收集资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但又不可或缺,很多人要投入一生的精力,才能确定研究的方向。施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没有间断收集资料的工作,常常天不亮就去书市,背回一大袋子的书,日积月累,辛勤耕耘,才会有今天的丰硕成果。

省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沈燕表示,这本书装帧精美,内容涵盖东北所有风俗文化,可以说是一本教科书,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深地扎根在黑土地上。施老师就是一部活字典、一座图书馆,每次一起出去调研、走访,他都能将东北风物娓娓道来。每次联系他,也都是在埋头工作,伏案创作,始终勤奋执着地奋战在一线。

长春市地方志指导处原处长、省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孙彦平说,书中只能展示施老师的一小部分内存,他的脑子里还有好多东西,一片叶子,一朵花,脚下的草,东北风物,风俗,施老师都可以讲出背后的典故。他希望施老师今后继续把更多的民俗文化展示给读者,这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省民俗学会理事于建青读了《东北民俗文化》有这样的感想:从书中可以看到扎扎实实的学问,施老师学养深厚,而她最感兴趣的是民俗故事,那些民风民俗中有烟火气,里面蕴含着深层的思想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她还非常钦佩施老师在民俗学研究上,能吃苦,一直保持着勤奋的态度,身体力行去探究的品质。

风俗是一个地区和民族长期形成的社会风尚和民众习惯的合称。它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而又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像一面镜子,生动而具体地反映出一个地域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该书的出版面世,是白山黑水的文化瑰宝,对东北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东亚经贸新闻记者王璐)

作者简介:

施立学中国满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府文史馆员,东北师范大学等八所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或责编书籍70余部,出版专著16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文章余篇。曾获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等先进工作者奖、艺术成果一等奖、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著作一等奖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称号。

来源:吉和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

ersanli.cn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北第一部民俗文化专著面世二三里资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