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符号表征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行为,沟通并维系着社会群体活动。从仪式视角研究传播活动,有助于拓宽传播学的研究思路。
从仪式视角考察传播活动
仪式是人类的创造,也是人类的特征和人性的外化。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邵培仁谈到,在我国民俗传播和节日庆典中,仪式借助各种符号表征,重建了文化的“想象共同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融入了现代元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郭建斌提出,传播活动是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从仪式的视角来考察传播活动,能够拓宽我们对于传播的理解视野,也更有可能让研究真正“落地”。
仪式化生存已成常态
仪式传播更贴切的表达是“仪式交流、交往、沟通”。据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吴予敏介绍,仪式的基础是仪式体系所规定的符号意义关系,场景是仪式存在的时空条件,通过场景交感创造观念、权力和价值认同是仪式的主要功能。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仪式化生存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邵培仁表示,当前,不仅全球的和本土的代表性文化仪式得以承继,新的文化仪式也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并在传播中逐步充实、日益完善,形成媒介景观。这一过程既丰富了节日文化,推动了商品消费,也强化了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因此,当代仪式传播既是一种神圣的立约和宣誓过程,也是一种公开的娱乐和消费过程。当各种有意义的仪式符号一次次地被传承、创造、理解以及充分地使用、分享和传播,社会系统的生产、传输、营销、维系和消费进入良性循环,于是传播系统与社会系统构成了一种互动互助、共进共享的潜隐性文化生态。
两大理论视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