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楚国占地极广,包括现在的河南、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楚国历史悠久,民俗很多,有些民俗一直保留到南北朝时期。南朝有个文人叫梁宗懔觉得有必要把这些民俗记录下,以便能够流传后世,于是就写了《荆楚岁时记》。梁宗懔祖籍南阳,那里正好是楚国的发祥地。梁宗懔才华出众,历仕南梁和北周,官至车骑大将*。
《荆楚岁时记》记载了楚地20多个岁时、节令、风物故事,时间跨度从元日到除夕。元日就是大年初一,从大年初一到这一年的除夕,时间跨度正好是一年。梁宗懔文采风流,各种史料、诗文、传说旁征博引,让书中记载的风俗可读性极强。书中记载的一些习俗,直到现代依然保留。比如五月初五龙舟竞渡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官至三闾大夫。他有感于楚国终将走向灭亡,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杀。楚国的百姓为纪念屈原,在这一天沐浴更衣,抬着龙头放到大船之上,开始龙舟竞渡。《荆楚岁时记》讲述这一民俗的时候,选用了很多《楚辞》中的诗句,让人读后感悟到屈原的高尚情操与百姓对他的怀念。到了现代,赛龙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体育比赛项目。
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也可以在《荆楚岁时记》中找到。这个故事引出的风俗有乞巧、祈福。后人参考了该书的描述,将牛郎织女的故事发展完善。最终衍生出为了爱情可以与一切势力抗争的主题。反映了古代人民为了追求幸福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此外,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在书中也有记载。
《荆楚岁时记》成书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不受重视。直到明代有文人将这本书辑入《汉魏丛书》之中,才慢慢受到重视。古代文人认为只有四书五经才是正经学问,这种记载民间风俗的古籍属于“休闲读物”。直到现代,这本书才真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风俗的形成和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研究风俗就是研究古人的生活状态。
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一直都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从风俗入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种风俗的形成,其背后都有思想文化的影响。《荆楚岁时记》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一般来讲,人们常常按照月份划分一年。这本书按照时令划分一年,从这个细节可以推测出,起码在南北朝时期的楚地百姓更习惯用各种时令划分一年。这个细节反映出古人独特的时间观念,那就是,时间的概念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拓展阅读
在敦煌文书中寻觅一个真实的大唐
杜十娘为什么选中李甲,是眼瞎还是另有隐情
奇闻异事,民间传说,灵异事件,《搜神记》中统统都有
《庄子》一书晦涩难懂,不妨先当作一本文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