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是何意?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在中国,城市包围农村。与快节奏的城镇生活相比,农村人反而过着质朴安闲的生活。因为一个村的人比较相熟,大家反而平时比较注重形象,以免混不下去。在农村,有很多有意思的风俗,或者说常识,或者说规矩。学者们把它称为“民俗”。
这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在红白喜事,摆家宴上面。在农村,吃一顿酒席,也是要讲究顺序,敬酒送礼也有各自的一套讲究。弄错了不仅非常丢脸,还可能会让主家或客人扫兴。
其中一个规矩就是“父子不可以同席,叔侄不互敬酒”。这是源于何处呢?在农村,酒席也讲究论资排辈。环顾左右,你会发现,一桌子都是一个辈分的。一是为了说话、聊天不至于尴尬;二是为了讲排场。不光是农村,连红楼梦里贾家摆宴席,也是按这个规矩来的。
酒席上还有一个禁忌,就是不能让长辈看到自己喝酒后失态的样子。每个人体内对酒的代谢速度都不一样,很多人容易喝高,进而开始自吹自擂,指桑骂槐,甚至于出现打架斗殴。同辈份的坐一起,喝高了不至于冒犯长辈,同辈之间小打小闹的,隔天就清算了。此外,如果别的桌上的人,对这个耍酒疯的人不太熟悉,也可以从座次上看出他的辈分,好让辈分高的人劝一劝。
叔侄之间不互相敬酒,这个规矩也很有趣。其实是与人性有关。长辈看自己儿孙,比较宽容,不会生出太多矛盾。叔侄之间相互看不过去的,特别多。看兄弟的儿子吗,不是这里不周到,就是那里不长进。因此,叔侄之间就不在饭桌上互敬了。各自喝自己的,各自方便。
除了这些规矩,更重要的是在菜品的摆设上。主妇们一早便忙开了,杀鸡的杀鸡,宰鱼的宰鱼,各自为阵,要尽量菜品齐全,还要照顾所有人的口味。不仅要摆上家常菜,还要摆上亲戚带过来的特产。哪个桌子上放什么酒,也是有讲究的。当然,这些民俗不是一篇文章可以介绍完的。
虽然很多人都在城镇打拼,但归根结底,中国人的根还是在农村。这些规矩有没有让你觉得亲切,让你回忆起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