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一天,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村民老陈坐在自家沙发上,怒目圆瞪,把遥控器摔得咣咣响。就在昨天夜里,他唯一的女儿陈静不顾父母强烈反对,偷走了户口本,离家出走了。
不用琢磨,老陈就知道闺女离家出走准备干什么。陈静这次回来,说认识了个名叫“善良”的印度小伙,两人相恋一年,准备结婚。
“村里这么多年轻小伙不嫁,你非要找个印度人,还自降身价不要彩礼。你想嫁给他,除非等我死了!”老陈气得把闺女一顿臭骂,怒斥闺女不知羞耻,把他的老脸都丢尽了。
可陈静这头答应再考虑考虑,转头就偷走户口本,和印度小伙私奔了。老陈急火攻心,认为是印度小伙拐走了自家闺女。如果能找到他,老陈一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好好教训这个印度人一顿!
然而在两年之后,赶上中秋节,这个印度小伙竟“自投罗网”,找上门来,身边还跟着一个印度中年妇女,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我来上门提亲了。”
那么,老陈家的闺女为啥会爱上印度小伙,不要彩礼也要嫁他?印度女婿进门,老陈又如何“处置”呢?
陕西姑娘,邂逅印度帅小伙老陈是陕西当地一家小型机械厂的职工,年,妻子给他生下了唯一的孩子陈静。
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女,陈静从小就备受父母宠爱,要什么给什么。“富养女”的好处,就是以后闺女不会贪图钱财谈对象,但同时也有一个坏处,就是闺女主意太正,一旦做出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陈静的学习成绩不算好,高中毕业后勉强上了西安一所大专院校。即便进入大学,她也没把时间放在学习上,反而迷恋上了印度文化。
在很小的时候,陈静就受小姨的影响,喜欢看印度电影,听印度神曲。上中学的时候,她也经常朝父母要钱,从网上购买印度的香薰和手工制品。进入大学后,她一发不可收拾,迷恋上了印度特色服装,裹着鲜艳的头巾到处游玩。
年,陈静大学毕业,留在西安找了份工作。老陈对闺女的决定感到不满,按他的想法,闺女就该回家来,在附近找个可靠的小伙嫁了。他和老伴还有余力,能给闺女带带外孙。然而,老陈还来不及开口,远在西安的陈静就把自己“交”出去了。
年8月,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行。陈静听说博览会上有印度展台,精心打扮了一番,直奔会场而去。
来到会场后,陈静发现一个印度小伙站在展台前,嘴里哼着曲流拐弯的印度歌曲,向路人推销着印度的工艺品。
陈静和这个印度小伙对视了一眼,顿时心惊肉跳,差点喊出声来:这个小伙也太帅了吧,像电影里走出来的明星一样!
印度小伙也注意到了这个眉清目秀的陕西关中姑娘,一双炙热的大眼睛盯着陈静不放,献起了殷勤:“姑娘,你长得真漂亮,要不要买点印度产品?”
在一般人看来,这只是印度小伙的推销手段,可陈静偏偏不这么认为。她以为对方是大胆示爱,顿时羞红了脸,拉着同事跑开了。
晚上回到出租房后,陈静彻夜难眠,满脑子都是白天和印度小伙见面的场景。她恍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小伙一见钟情了。
当然,此时的老陈还浑然不知,正托媒人介绍,张罗着给闺女相亲呢!
不顾父母反对,私奔去印度第二天上午,陈静是在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又特意带着表妹去了世博会,只想再看印度小伙一眼。
当她大大方方出现在印度小伙面前时,对方想了好半天才认出她来,又恭维地说了声:“漂亮的姑娘来了。”陈静听后喜笑颜开,主动交换了联系方式,两人之间奇妙的缘分就此展开。
原来,这个印度小伙名叫辛格,比陈静大两岁,印度新德里人。印度的名字可不能乱起,“辛格”在印度是雄狮的意思,只有刹帝利这样的高种姓才能拥有。
辛格不仅是印度高种姓人,还是经商家庭出身。他从小痴迷中国文化,就读新德里大学期间自学汉语,毕业后在一家商贸公司当翻译。年印度参加西安世博会时,辛格自告奋勇来到西安,为了拉近和中国客户的关系,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善良。
陈静不在乎辛格的国籍、家境,却偏偏迷上了对方的颜值。她每天都会通过手机和辛格畅聊,甚至不惜请假,带辛格去逛西安古城,品尝西安美食。
但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随着世博会的结束,辛格要回印度去了。两人处于不同的国度,也没有中断联系,只是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年,辛格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他从印度飞到西安,要求和陈静见面。两人刚刚重逢,辛格就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表白:“漂亮的中国姑娘,你愿意接受我的求婚吗?”
没恋爱就结婚,换作别的姑娘肯定会犹豫,但陈静从小叛逆,又被辛格真挚的表白打动,立马答应了下来。
年过年,陈静回了一趟老家,告诉父母谈恋爱了,准备结婚。
“好,好!”老陈由衷为闺女感到高兴,可当他得知未来的女婿是个印度小伙时,脸色瞬间拉了下来。
原来,袁家村是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民俗村,至今保留着“女儿不外嫁”的传统。别说是外国男人,即便闺女找个西安小伙,老陈都要掂量掂量。
老陈气坏了,指着闺女的鼻子大骂:“你要敢嫁出国,从此你别喊我爹,我没有你这个闺女!”
老陈原本以为在他的强势压迫下,闺女会乖乖听话,跟辛格一刀两断。不料刚过出年来,陈静就偷走户口本,离家出走了!
老陈气急败坏,东西摔了一地,老伴也坐在门口,一顿哀嚎。因为这件事,老伴愁白了头发,老陈每天焦躁不安,三个月瘦了十几斤。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陈的怒火渐渐平息,不管咋说,女儿始终是他的女儿,总不能一次面都没见,就把印度女婿否定了吧?
而远在印度的陈静,和父亲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印度女婿上门求婚,拍下8万彩礼年,陈静不辞而别,背着父母和辛格领了结婚证。她一分彩礼都没要,跟着辛格去了印度。
和那些远走他国的悲惨女孩不同,陈静在婆家得到了高规格待遇,为她和辛格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印度式婚礼。婚礼结束之后,婆婆把她迎接进了新家庭,不用她上班,每天好吃好喝招待着。
虽然陈静在印度的生活过得不错,但每到夜深人静时,她都会思念远在中国的父母。她也为当初的冲动懊恼不已,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我一心追求自己的幸福,却忽略了爸妈的感受,但嫁给‘善良’我从不后悔。”
陈静的细微变化,被爱护妻子的辛格看在眼里。年,两人结婚两年之后,辛格主动提出回中国一趟,见一见岳父岳母。
但由于过去的伤害太大,老陈虽说原谅了闺女,却始终不肯见这个洋女婿一面。辛格明白滴水石穿的道理,干脆不回印度,和陈静定居在了北京。
在此期间,辛格从未放弃希望,为了讨老丈人欢心,他特意拜师学艺,学会了陕西特色美食浇汤面。
又两年时间过去,到年中秋,老陈和老伴气消了大半,认为再这么执拗下去也不是办法,让闺女把辛格带回来,见一面再说。
听说老丈人要见自己,辛格激动坏了,连忙把母亲从印度接了过来。母亲懂得中国的规矩,直接拿出8万元,带着儿子儿媳到陕西提亲。
三人来到袁家村后,老陈对辛格母亲的出现有些意外,但还是热情接待了对方。只是老陈对辛格“余恨未消”,全程无视。
中午吃饭的时候,辛格露了一手,做了一顿浇汤面。老陈端着这碗面条,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心的好小伙,才对辛格另眼相看。
经过几天相处,老陈夫妇终于放下芥蒂,原谅了小夫妻当年犯下的过错。辛格母亲也适时提出,想在袁家村给儿子儿媳办一场中式婚礼,并将8万元彩礼拍在了桌子上。
老陈看重的不是彩礼,而是婆家的态度,这下他终于放心了,答应了下来,又让老伴把彩礼钱还给闺女,留着以后过日子。一旁的陈静喜笑颜开,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父母这关终于过去了,可接下来小夫妻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接受重重考验,回中国定居原来,袁家村作为著名的民俗村,不仅有“女儿不外嫁”的习俗,对结婚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女孩子结婚前,必须上报村委会,村委会再组织村民开会讨论,但凡有一方不答应,这个婚就结不成。
为了获得大家的支持,老陈带着女儿女婿,挨家挨户送礼,希望村民们同意女儿的婚事,在村里举办婚礼。
村主任答应得倒是爽快,可让他为难的是,此事要放在村民大会上讨论,村民们同不同意就难说了。不过,他也给老陈想了个办法,让辛格抓紧时间学习当地方言,拉近和乡亲们之间的关系。
几天之后,村民大会如期举行,辛格作为男方上台,用礼泉话表达了自己想和陈静结婚的请求。
没有任何意外,两人的婚事遭到大半村民的反对,大家议论纷纷:
“嫁给一个外国人,伤风败俗,大逆不道!”
“说私奔就私奔,不顾父母感受,不能在村里结婚!”
陈静听到这些议论,直接泪洒当场。但此时辛格站了出来,他向村民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一再保证,他会善待这个关中姑娘,一辈子对她好。
接下来,村主任又上台帮小夫妻说了几句话,这才平息了乡亲们的怒火。
这最后的考验,是一碗拿十勺陈醋和两大勺油泼辣子做成的面条,辛格只有吃完这碗面,才能算礼泉的女婿。
辛格嘿嘿一笑,蹲在地上把这碗面吃了个精光。乡亲们终于满意了,有的当大厨,有的抬花轿,齐心协力为陈静夫妻举行了一场充满关中特色的婚礼。
结婚当晚,辛格掀开陈静盖头的那一刻,突然哼起了两人初见时的那首印度歌曲,含情脉脉地说道:“姑娘,你长得真漂亮!”
盖头之下,陈静顿时泪崩,紧紧和丈夫相拥在一起。
此后,陈静和辛格的爱情故事被搬上了央视,名为《私奔归来》。如今夫妻俩已经搬回西安定居,方便照顾陈静父母。
老陈对女儿女婿的怨恨也早已烟消云散,只是在说起女儿当初的决定时,他会笑骂一句:“你这死丫头,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不能好好商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