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俗语说男怕沉睛荡足女,女怕双耳迎风男 [复制链接]

1#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是我国的历史瑰宝,其中包含的种类更是丰富多样,民俗便是中华文化之中的一类。直到如今,民俗还一直被大众广为流传。

比如:迎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清明时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扫墓踏青等,这些都是民俗。俗语也是民俗的一种,何为俗语?则是通俗且广泛流行的一种定性语句。

其中,大多数俗语都是劳动人民进行创造得来,基本是集结农民百姓的生活经验以及愿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俗语都与劳作有关,老祖宗对于识人辨人的一种总结,也是一种俗语。

“男怕沉睛荡足女,女怕双耳迎风男”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老祖宗的识人术,究竟是否准确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男怕沉鱼荡足女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句俗语的前半句“男怕沉鱼荡足女”。顾名思义,“沉睛”指代的就是眼睛低沉、垂眸的意思,“荡足”指代的就是,双腿来回荡的含义。

整合起来就是,男子害怕遇到垂眸,双腿摆荡的女子。结合现在的思维,这半句话的意思,应当就是男子不应该迎娶眼睛低沉、双腿摆荡的女子。

这其中究竟是为何呢?在古代人的认知观念之中,眼睛向上看代表着这个人的高傲,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蔑视姿态。反之,眼睛向下看,意味着怀揣鬼胎,不知道在谋划什么事情。

另外一层的意思,还意味着这个女子的身体状态差,体弱多病等含义,总归是贬义。第一种说法,在现代还是存在的,类似于人们会要求,大家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平视对方,这是基本的社交礼貌。

想来此句话,也有着这样的含义。至于第二种,则更引起古人的敏感,毕竟谁也不希望娶回家的媳妇,是一个病秧子的身体状态,身体健康才能万事如意。

后面所说的双腿摆荡,这句话需要放在古代的环境来看,古时候女子的地位很低下,这句话则是一种对于女子的约束观念。因为在古代,女子必须端庄稳重,讲究三从四德,

这种好端端的荡腿行为,给人们的感觉就是轻佻,不尊重人的表现。如此一来,老祖宗自然就会认为这样的女子,其实是一位生性十分放荡的人,嫁到自己家中,定然也会招惹祸端的。

正确的古代女子仪态,都是笑不露齿,优雅端庄的,这样的才会被老祖宗认为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做派。这类思想的传递,久而久之就会让这句俗语得到流传,以至于今日被大众所熟知。

不过,话又说了回来,在现代一些正式场合之中,也是不允许出现荡腿情况的。因此,这前半句俗语还是需要按实际情况划分的,不能够直接否定它的对错。

女怕双耳迎风男

说完了前半句,我们来看看这句俗语的后半句话“女怕双耳迎风男”。这半句话其实更加容易理解,也就是说,女子害怕有着招风耳的男子。

结合女子嫁娶问题,应该就是女子看见有着招风耳的男子,是不会愿意嫁给他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其实还牵扯另外一句俗语,那就是“两耳向前且迎风,破尽家资及祖宗”。

老祖宗认为,男人的耳朵若是招风耳,那么这个人的家产都会被他给败光的,甚至连祖宗所遗留下来的东西,都会不复存在。故而,这种男子,女子才会避之不及,同时不愿嫁娶。

毕竟,女子嫁给男子,是要与男子一起生活的,若是家中因为男子而家财散尽,女子又怎么委屈自己,给自己找一个烂摊子。这就是现实,哪怕是古代,也会心存芥蒂。

不过,招风耳本身其实就是一种长相特征,与老祖宗所说的,富贵贫贱没有多大联系。在古代的面相学之中,古人认为招风耳的人性格十分张扬外向,甚至会故弄玄虚不懂得低调。

这才使得,老祖宗产生这样的谬论,毕竟“稳重”才是古人所崇尚的一种性格,激进之人虽然也能够出人才,但概率实在是太小了,失败的概率则很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应用在这里,看着与上述的谚语自相矛盾,但也仅仅是一种互补,所以说对于这句俗语而言,信则有、不信则无。

老祖宗的识人术

综上所述,这句俗语“男怕沉鱼荡足女,女怕双耳迎风男”,多少带有老祖宗们的一种偏颇之言。男子不愿意娶眼眸低沉,双腿摆荡的女子,女子不愿意嫁有着招风耳的男子,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

前半句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改,在正式场合之中,女子一直低垂着眼色,双腿还在不断地晃动,是一个没有礼貌的人。这样的女子不受欢迎,进而会让很多男子不喜欢,嫁娶有一定的难度。

同样的道理,男子有着招风耳,影响了人们对他面容的一种看法,同时这类人激进的性格会增加失败的几率,但搏一搏单车也能便摩托,现代的时代经常可以看到。

这样的男子,可能因为工作忙、不顾家,但也会让家庭没有经济之忧,妻子会遭一些罪过,但说女子不愿意去嫁这类人,多少有些迷信、片面之言。

片面的认知观,会让读者越陷越深,从而不能够合理的判断孰是孰非。当然,也不能否行先人们的智慧,毕竟相由心生个人的行为其实就是这个人内心的一种体现。

一个人的行为不代表这个人的生性,一个人的外貌更不代表这个人未来的富贵贫贱,在认识老祖宗所遗留下来的俗语的时候,更需要建立自身的判断能力,良好的辨别其中的是非观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祖先们俗语更像是一种统计,有很大的概率性,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部相信,记得老祖宗所说的话时,也要与现代的社会相结合。

了解他们那个时代对于生命的认知、态度,了解祖宗的思维方式,换成现在的角度来思考、判断才是可取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