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年冷不冷,看了冬至定年景,今年过年 [复制链接]

1#

古人生活的年代里,没有天气预报,他们是如何知道天气情况的呢?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又是怎么预测气候变化的呢?

老祖宗的勤劳和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在长达千百年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之后,“二十四节气”和数不清的“俗语”诞生了。正是这些真实生活记录,才把大自然细致入微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出来,以此来作为农事作息时间安排的依据。

在我们眼中,二十四节气可能只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但对于老祖宗而言,这是生活智慧的结晶,是赖以生存的自然法则。

“一岁四时”,十二个月时间被分成了春夏秋冬,它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这“二十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它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今年的“冬至”是在阳历的12月22日,也就是农历的十一月廿九。这一天很特别,太阳光会直射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这一天的特别之处还不止于此,比如这句俗语中说的:“过年冷不冷,看了冬至定年景”,言下之意就是:通过冬至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知道今年过年的时候冷不冷,还可以以此来预判来年的年景如何?

想要知道答案,其实也可以在老祖宗留下来的其他俗语中去寻找。比如“冬至暖,过年寒,冬至寒,过年暖”,老祖宗要表达的意思很准确:冬至这一天的暖和的话,那么过年就会很冷;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冬至这一天的气候是比较冷的,那么过年的时候就比较暖和,这两者之间是完全反着来的。

再比如这句俗语:“冬至不见天,过年还把棉衣添”。“不见天”则说明冬至这一天的阴天,能见度很低,遇到这样的天气情况,则说明过年的时候是比较冷的,因为要额外增加衣裳,才能保证不被冻着。

类似这样的俗语还有很多,其表达是意思也大同小异,只是每个地方的说法不太一样。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不尽相同,气候变化也有差异,但老祖宗们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实在令人惊叹。

至于如何用冬至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来年的年景如何,这其实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冬至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一年中特别寒冷的时间段已经来到了身边。

按照中国民间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也就是“数九”,一般“三九、四九”的时候是最冷的。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从时间上来算,今年的“冬至”正好是在“三九、四九”之间,在这段最冷的时间段里,对于农作物而言,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古人云:“瑞雪兆丰年面”,过年的时候很冷,会把庄稼地里的害虫虫卵冻死,在春暖花开时,庄稼就可以健康的成长,有了前面良好的基础,自然到了收获的季节里,会给辛劳一年的农民一个大丰收,这也就意味着是一个好年景。

结语

俗语“过年冷不冷,看了冬至定年景”,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些根据二十四节气来预判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气候变化的方法,可谓屡试不爽。

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工业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准确度也会大打折扣。过年冷不冷,来年的年景怎么样,这还得从天气预报来进行预测。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