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被儿科医生列入黑名单的行为,你犯 [复制链接]

1#
表皮型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6185626.html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杨益莹

儿科医生是家长最不愿见到却又最需要的人。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健康成长,但一旦孩子生病,儿科医生又是家长们最大的希望。

儿科被称为“哑科”,因为孩子无法准确地描述症状和病史,也给医生的判断增加了难度。

这时候,家长的“助攻”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最了解孩子病程和关键症状。而医生诊疗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因此,清晰、准确的描述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地获取信息并做出诊断。

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迫切,但父母是唯一一个不用培训就直接上岗的身份。

有靠谱的家长,就有不靠谱的家长。

宝姨采访过许多儿科医生,被儿科医生吐槽最多的家长是哪些人?

孩子生病,如何在家做好观察、记录?

儿科诊室,哪些“废话”不要说,哪些关键信息一定要提供?

如何准确、高效的和儿科医生沟通?一起往下看吧。

深夜急诊,家长说:啥也别问,赶紧给我孩子退烧

——医生,孩子发高烧了。

——我先给孩子检查一下,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体温……

——医生,你啥也别问,先给我们退烧。

这一幕在深夜的急诊科常常上演,孩子夜间突发高烧是许多家长都遇到过的情况,对于有经验的家长,可以经过判断后自行处理。而对于一些新手爸妈,却会感到不知所措。

其实,医生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想尽快地为孩子治疗。

“七分诊疗,三分检查”,如果家长可以提供详细的孩子病史和关键症状等,那孩子就可以少做一些检查,免受皮肉之苦。

而查体、开医嘱也是医生工作的必须流程,只有经过诊断,医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毕竟医生也不是神,就算再着急,还是要给医生一个判断孩子具体情况的时间。

我让婆婆别给孩子穿那么厚,她非不听,这下好了,让孩子受这罪……

婆媳矛盾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位网友调侃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尤其是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婆媳观念冲突、夫妻观念冲突常常让家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甚至有家庭将“战场”搬到了儿科诊室。

“医生,我家孩子感冒了。我让婆婆别给孩子穿那么厚,她非不听。这下好了,孩子生病了受罪我也心疼。还有,她还非要给孩子熬葱姜水喝,我说孩子是热感冒,不能喝那个……”

在儿科诊室里,一位年轻的妈妈刚抱着孩子坐下,就开始喋喋不休的抱怨起自己的婆婆。

当妈的心情咱都能理解,可是她讲的这些跟孩子看病有多大关系呢?

要知道,儿科医生一上午要看几十号病人,如果每位家长都要在看病之余再抱怨一下跟家人的育儿理念冲突,那么后边排队的孩子就要多忍受一刻的病痛折磨。

尤其是在中国,儿科医生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将心比心,互相理解,不浪费时间,是对医生最大的尊重。

医生询问孩子病史,家长满脸问号

宝姨在儿科诊室,见过有家长将孩子每次看病检查的结果用文件夹整理好,按时间顺序排列,提供给医生参考。

也见过白血病患儿的妈妈,厚厚一本的孩子病症记录。详细地记录着孩子每15分钟的体温变化、用药情况、饮水记录、进食记录等。

可是,有多靠谱的家长,就会有多不靠谱的家长。

一位宝爸带着孩子走进儿科诊室,满眼真诚地对医生说:我家孩子慢性咳嗽快一年了,一直不好,这次我特地带孩子从老家过来找你。

慢性咳嗽是一个让医生和家长都很头疼的疾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可是,这位爸爸却一问三不知。

了解后才知道,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平时是老人带的,爸爸对孩子的情况一无所知,无法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也有家长带孩子来看较为复杂的疾病,告诉医生,我家孩子之前已经做过很多检查了。当医生想要看看之前检查的结果时,家长说:忘带了。

还有儿科医生在开药时,会询问家里是否有某些常见药物,不再重复开药。这时候,家长的各种回答都有:家里还有那种大大的胶囊;上次医生开的那个蓝色片还没吃完;我让孩子奶奶看看家里药箱都有啥。

家长千奇百怪的回答让医生也是一头雾水,所以,记录好孩子正在吃或者之前吃过的药物也很有必要。记下药物的名字或者拍张照片,会让和医生的沟通变得更轻松。

儿科专家告诉你,如何快速有效的告诉医生孩子病情

大家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

不过,适当的准备工作和提前做功课,却可以帮助家长在带孩子看病时更加从容。

不止一位儿科医生说过,在儿科诊室遇到思路清晰,对孩子症状和病史描述准确的家长会觉得非常欣慰。

而那种来了一堆长辈,互相抢着说的家庭往往是抓不到重点,无法告诉医生有效的信息。

如何准确、高效的和儿科医生沟通呢?一起听听儿科专家的建议。

医院小儿呼吸科主任、儿科副主任王秀芳给家长们带来这些建议。

1、记录孩子生病关键的症状和时间点,提前组织好语言。

比如孩子哪天开始发烧、每天的具体情况、孩子的体温变化、用了什么药等。医生知道的越详细对于疾病的判断越准确。

2、提前整理好并携带跟疾病相关的辅助检查单。

在王秀芳的诊室里,有家长拿文件夹把孩子以往的胸片、报告、实验室检查等都整理好。医生一翻,简单一问,就会了解得很清楚。

如果医生觉得一些检查结果的时间太长了,需要再次做的可以做。可能很多检查都不需要再做了,既能节省时间还能省钱。

3、带孩子看病的人一定要了解孩子病情。

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和病史长的,如果家长不能提供给孩子生病的详细过程和信息,医生无法快速做出判断。

4、对于发作性疾病,可以在家录好视频提供给医生。

如抽搐、阵发性咳嗽等,孩子在诊室的时候可能不会发作。

这时候家长提前录制的视频提供给医生,医生会有非常直观的认识,容易判断病情。

5、只说孩子病情,跟病情无关的话说的越少越好。

孩子看完病之后,不在诊室过多停留,或者让孩子表演节目等。下一个等待看病的家长和你等候的时候一样着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