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科全书式的学业规划,劝人学医 [复制链接]

1#

如果说有哪一门行业将伴随人类始终,非医学莫属。医学行业,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由于涉及到人的身心健康,这门职业也一直备受尊崇,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医生的社会地位都比较高。

但也正是因为其重要,医学专业要求较高,表现在学习年限——长,录取分数——高,培养要求——严。

下面本文将就医学专业的有关方面一一阐述。

目录

CONTENTS

一、医学剪影

二、行业地位

三、知名高校

四、未来规划

五、就业状况

六、入行书籍

一、医学剪影

医学按历程可分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现代医学与现代科学紧密相联。其基础学科包括以下:

病理学

微生物学

遗传学

外科技术

化学合成和生物制药

生物医学工程

......

在中国,按类型可分为中医和西医。本文讨论的是西医,中医将另作专文论述。

1.医学按专业设置可分为以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主要覆盖: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眼科

药学

护理学

我们生活中所提到的医学,一般指“临床医学”专业。本文主要讨论的也是有关临床医学学习方面的情况。

2.学习路径

医学专业历来以课程多、培养周期长著称。国内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基础学科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普通生物学、有机化学等课程。

这些专业初看去简直是高三学科课程的升级版,难怪大一医学生称他们读高四。

B:人体生物学和医学基础课程,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

C: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外科、内科、妇产科和儿科。

D:硕士阶段课程,除必修课程外,还需在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中进行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常说的规培。

可以看出,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数量比较多、要经历的培养阶段也较多。

3.学习医学的几个要求

耐心:医学专业的培养周期长、就业方向比较固定。要求学生付出更多心力和时间。

记忆力:医学课程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医学名词和病理、药理。这些都要求学生牢记,并且不能出错。毕竟人命关天,即便是先天记忆力超群的人,也仍需下苦功夫学习。

逻辑推理能力:医生常常要对症下药,通过症状判断疾病,这要求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勤奋:要说医学很难,那要看跟哪个学科比,相对计算机、自动化、通讯、机械等专业,医学不算难。但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严,虽没达到三日一小考,五日一大考的程度,但考试频率绝对在高校排名第一。据说顶尖名校医学专业一学期18周课程,都在上课+备考+考试的循环之中。当然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收获其实还是挺大的。因为不管如何,应试确是快速掌握知识的途径之一。

抗压:医学回报周期非常长,一般过了而立之年才刚刚毕业,而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期,大概要过40岁。期间的压力可想而知。对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抱着高收入目标来学医的,结果可能会大失所望。

英语:英语的重要性表现在学术科研、毕业考试、升学保研、职称考试等,几乎伴随了职业成长的每个环节。

4.关于学制

医学专业有五年制、八年制、5+3制。

五年制即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八年制即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专业;“5+3一体化”即五年本科课程结束后,经考核通过后进入硕士阶段,同步进行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时“四证合一”。

这里有很多人会疑问,同样是8年,我为何不读8年制,而选5+3制?原因就在于8年制没有规培证,毕业后,想做医生,还得花三年获此证,而5+3四证合一,再花个3年读博士,也是一样的。

目前开设临床八年制的院校包括:协和、清华医学实验班、北医、复旦上医、川大华西、浙大、上海交大、华科同济、中山、中南湘雅、武大、南方医大、山大、中国医大、南大。其中协和的本科只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项目。

5.关于四证合一

医学研究生毕业有所谓的四证合一的说法,哪四证?

《研究生毕业证》

《硕士学位证》

《执业医师资格证》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

可别小看了这四证,这是一名医学毕业生能否顺利成为医生的条件。换句话说,只有拿到这四个证,才不辜负所学专业。

6.几个医学专业知识的分享

a、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正常人体和疾病状态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

该专业就业路径:

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基础医学与生物专业共同的选择:

生物统计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生医科学

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比较:

医院的医生,基础医学培养医学科研工作者。最大区别是基础医学专业不能报考医师资格考试。

b、口腔医学

通常大家理解口腔医学为牙科,但口腔医学的范围包括:各种口腔器官、牙周组织、口腔粘膜、面部软组织、颌面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等。

其工作流向一般包括:医院的口腔科、医疗美容、面部整形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口腔医生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以至于这个专业越来越热。吸引了很多优秀的考生。

c、预防医学

年的疫情,产生了一个意外的效果,社会对预防医学重视起来。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制定疾病预防措施和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其工作流向一般包括:疾控中心、国家卫生监督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特别提示: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没有处方权,不能当医生。

d、药学

药学专业培养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人才。

其工作流向一般包括:药物研究、药品检验、药品生产、临床药学、药品营销、药品监管、药品专利、医药行业投资分析等。

但新药的研制是个漫长的过程,普通大学毕业生很难从事该工作。一般企业也承担不了高昂的研发费用,所以新药研发集中在外资大型企业。如辉瑞、罗氏、杨森,这类企业收入自然是高,但对求职者的学术背景有更高的要求。

二、行业地位

医生职业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份,尽管现今仍有医患矛盾等极端情况,但这毕竟是少数。医生的收入虽然不算高,但受社会的尊崇度还是可以的。在医生行业里,集中了全世界最勤奋、最聪明、最有责任心的一批人,与这些人为伍,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在西方,医生行业和律师一样,都算是金字塔顶的那一部分。绝对算得上社会精英。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身心健康,医学行业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凸显。

就是大家安家置业,首先考医院、有无学校等。由此可见,医学行业地位不容置疑,医生职业尊崇不容置疑。

三、知名高校

不同于其它专业,医学专业更加讲究名校毕业。如果医院工作,非名校生可能连简历都投不进。并且,就学习本身而言,名校至少有如下优势:

更完备的硬件资源:师资、设备、经费、科研

更有利的软件资源:学风、校风、校友、机会

更多样的升学机会:保研、考研、出国、交流

更完备的职业途径:医院实习、规培

那么,国内有哪些医学名校?我们整理了医学类高校数据,国内名校(医学院)可分为以下几个梯队(包括但不限于):

1.清华、北大、浙大、上交、复旦、川大

2.华中科大、中南、中山、首医、南京医大

3.武大、山大、中国医大、南方医大

4.天医、重医、苏大、吉大、西交

考入这些名校的需要什么水平?以浙江省为例,如考入交大医学院,基本接近分(满分),绝对是超难度要求。即使考入本省温州医科大学眼科专业,分数也接近,由此可见,读医学名校的难度。

四、未来规划

如果要问哪个单位最讲究学历背景,医院和高校敢说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医院里,几乎清一色的名校博士背景。

所以,想到大城市做医学,非高学历不可。如何才能高学历呢?主要有两个途径:保研与考研。

“保研”(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即无需经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可被目标院校录取。

考研就是自己准备考试,先选中目标院校,再按其要求准备考试,要经历初试和复试环节。

对学生来说,最理想的自然是保研。因为这样就避免了漫长的、且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准备期。说到保研,又要绕回到名校问题。越是顶尖的医学院校,保研的比例就越高。名校保研比例接近70%。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中学生真的要好好学习啊。努力考上名校,以后就不用太辛苦准备考研了。所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那么如何准备保研呢?

三项指标:GPA(绩点)、英语、科研。

GPA(绩点):这是获得保研的入场券,一般要求GPA排名突出,无不及格课程。

英语:因为保研同样需要测试,在面试时,英语环节必不可少。四六级水平可能还是个必求项。

科研:科研不是保研的必求项,但绝对是加分项。

小贴士:对于以上a、b来说,只要按部就班地学习,不出意外,大多数人都可做得较好。

但本科生如何参与科研呢?

a:入校时,注意,这个时间得提早,可以早到大一下学期就开始计划。自己主动找导师联系,尤其是高产的导师。

这有两层意义:首先是熟悉名师,以后选择导师时,双方至少有个见面熟。其次是参与科研,提早得到科研经验。

b:提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