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年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
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尽管人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对整个社会具有多大的意义,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现的一切,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了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有关人类活动的一切细节,都可以作为民俗学者的研究对象。而且其中还包含和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主要研究方向
/p>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p>
在大专院校、民族院校、科学研究、中科院、社科院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民族调查研究;在各级党政机关、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文字编辑和材料管理工作;在文化宣传、行政企业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宣传工作;在博物馆、拍卖行、文物或海关行业从事文物保护、古玩鉴定以及拍卖工作等。
二、专业目录
民俗学(学术学位)
招生年份:年
所属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所属门类名称: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社会学
拟招生人数:5
学习形式:全日制
考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
③社会学通论
④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三、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科目名称:社会学通论
I.考查目标
社会学通论考试涵盖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全部试题均为必答题。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社会学概论约80分,社会学理论约55分,中国社会学史约1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题6分,共6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Ⅲ.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1.准确识记社会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社会学的基本视角分析当代中国现实问题。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一)什么是社会(二)社会的构成要素(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二)社会互动的理论(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一)社会分化与阶级(二)社会分层(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一)社区概述(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概述(二)人口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二)社会控制的方式(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二)社会变迁的理论(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1.正确理解并准确识记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视角、基本观点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一)功能主义理论(二)社会冲突论(三)社会交换理论(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1.知晓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2.掌握一些重要的、代表性的中国社会学家的主要理论、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一)社会学传入中国(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科目代码:科目名称: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I.考查目标
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专业基础考试涵盖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原理、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不同文类特点、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史、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与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有关的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民俗学基本理论及应用题内容占65%,民间文学基本理论及应用题占35%。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当代民俗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现象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Ⅲ.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民俗学
1.准确识记民俗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民俗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民俗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民俗学(一)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二)民俗学的研究任务
二、民俗学的历史(一)民俗学的诞生(二)民俗学的发展(三)20世纪中国民俗学
二、民俗的特征(一)民俗特征(二)民俗特征的时代性
三、民俗的起源与传播(一)民俗的起源(二)民俗的传播
四、民俗的功能和价值(一)民俗的功能(二)民俗的价值
五、民俗象征(一)民俗象征定义(二)民俗象征类型(三)中国民俗象征特点
六、物质生活民俗(农业民俗、牧业民俗、狩猎民俗、渔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等)
(一)物质生活民俗定义(二)物质生活民俗类型及各类型特点(三)物质生活民俗特征
七、精神生活民俗(神灵信仰、鬼魂信仰、精怪信仰、巫风巫俗等)
(一)精神生活民俗定义(二)精神生活民俗类型及各类型特点(三)精神生活民俗特征
八、社会生活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间游戏等)
(一)社会生活民俗定义(二)社会生活民俗类型及各类型特点(三)社会生活民俗特征
九、民俗学田野调查
(一)民俗学田野调查定义(二)民俗学田野调查的类型及特征(三)民俗学田野调查的过程
十、民俗学方法论(一)传播学派(二)历史地理学派(三)口头程式理论(四)表演理论理论
(五)仪式——神话学派(六)象征——解释理论(七)故事形态学理论
第二部分:民间文学
1.准确识记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民间文学的历史(一)民间文学的诞生(二)民间文学的发展(三)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
二、民间文学的特征(一)民间文学的特征(二)民间文学特征的时代性
三、民间文学的功能和价值(一)民间文学功能(二)民间文学的价值
四、神话(一)神话定义(二)神话类型(三)神话特征
五、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定义(二)民间传说类型(三)民间传说的特征
六、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定义(二)民间故事的分类(三)民间故事的研究价值
七、民间歌谣(一)民间歌谣定义(二)民间歌谣类型(三)民间歌谣特征
八、史诗(一)史诗的定义(二)史诗的特征(三史诗的类型(四)史诗艺人
九、民间叙事诗(一)叙事诗定义(二)叙事诗特征(三)叙事诗分类(四)叙事诗的流传
十、民间说唱(一)民间说唱定义(二)民间说唱分类(三)民间说唱特征
十一、民间小戏(一)民间小戏定义(二)民间小戏分类(三)民间小戏特征
第三部分: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应用
1.准确了解当代社会与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有关的国家文化行动。
2.利用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基本理论分析与此相关的现实问题。
一、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二、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与“一带一路”战略
四、2年复试分数线
社会学通论:《社会学教程》、《社会学新修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概论》、《民间文学》、《解释民俗学》。
五、历年分数线
:总分;政治45;外语45;业务课一68;业务课二68
2:总分;政治46;外语46;业务课一69;业务课二69
1:总分;政治44;外语44;业务课一66;业务课二66
六、成绩计算
最终成绩的计算,对一志愿过线考生与调剂考生使用不同的复试成绩权重。
1.一志愿考生(含所有专项计划),复试成绩权重值为30%。
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初试总分÷5(满分分除以3)×70%+复试成绩(换算为百分制)×30%。
2.调剂考生的复试成绩权重值为50%。
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初试总分÷5(满分分除以3)×50%+复试成绩(换算为百分制)×50%
七、备考建议
专业课
我是从大三四月份开始备考的,首先买了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书到了以后就坚持每天阅读以及相关知识的背诵,结合往年学姐的一些笔记资料辅助学习,在暑假前完成了一轮的专业课复习,这一阶段主要是把书上每章的知识点捋一遍并将重点进行整理,对几本专业课书的框架及内容有了整体的一个认识。暑假期间没有选择回家,因为学校暑期不允许留校,于是我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进行暑假的各科学习,暑假这一阶段主要就是大量的背诵前一阶段整理的知识点,以及根据往年真题来尝试自己写出答案,一共是有十几年的真题。九月份开学后专业课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继续强化书本上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名词解释和简答这些题型,因为前面说了民俗学考试上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重较大,所以这方面的练习一直持续到初试考试当天;二是定期看一些民俗学专业的论文,主要是了解一些当今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为专业课论述题方面准备一些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英语一
资料主要买了恋练有词和黄皮书,前期是根据恋练有词的视频来学习单词,然后每天早上背诵前一天的单词和笔记,结合视频学单词这一阶段大致在暑假前几天结束的,之后便还是坚持每天早上背单词,然后慢慢地接触真题,先做阅读理解部分。在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错很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词汇量不够,另一方面则是还没有摸清出题的的套路。这两方面在做多了真题以后就会迎刃而解了。完型和翻译是在阅读题型做的差不多也就是正确率稳固下来的情况下开始做的,因为这两个题型都需要有对全篇句子的整体性理解,只靠单词而没有语法或者说对各种句型不熟悉的情况下去做题,反而会降低效率,尤其是完型的一些题目需要联系上下文才可以解出,最后是作文,作文我是在初试前一个月准备的,看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然后从书中的例文来挑一些适合自己的句型,然后整理出自己的模板,之后就是反复背诵,持续到初试当天。
政治
最后是政治,政治算是几门课里开始的比较晚的,因为我个人感觉政治前期主要就是进行选择题的练习,不用过早地开始,主要是把选择题的正确率提上去,大题方面考前背肖四就可以了。我从暑假开始进行政治课的学习,用的书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合徐涛的网络课程来学习,一般是每天上午结合视频学习俩小时,然后做肖秀荣题上面对应的那一部分,之后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或者选项整理到单独的一个笔记本上,然后跟英语一样,第二天早上对这些知识进行强化记忆。一般不用每天花太多时间,加上看视频,每天三四小时足矣,重在消化当天学的知识。九月份差不多就把精讲精练结合视频看完了,而且题也一样在这个过程做完。剩下的时间便是每天坚持练一套选择题,题量不用太大,这个可以根据个人精力来调节,一般是30-50个之间。大部分人的政治都是需要靠选择题来提高分数的,因为后面大题很多人都背的肖秀荣四套卷,大题分数差距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