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近期雷雨、高热天气轮流来,体弱者、青壮年皆要防中招
夏秋之交,中青年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
医学指导:
医院儿科副主任沈振宇副教授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正贤教授
医院大内科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黄建林主任医师
医院皮肤科主任吴良才副主任医师
秋风渐起,虽然广州依旧一派夏日景象,但早晚凉爽的风提醒着人们,秋天已至。广州日医院的呼吸科、皮肤科、耳鼻咽喉科、风湿免疫科、儿科等专科,发现从立秋以来,多种秋季常见病的患者逐渐增多。秋阳、秋风、秋虫,是让患者中招的罪魁祸首。专家提醒,夏秋交替时天气波动,体弱者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做好防范。
风湿免疫病
“欲哭无泪”口舌干?
警惕“干燥综合征”
“如果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感到口眼舌干燥,要警惕‘干燥综合征’的可能。”医院大内科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黄建林主任医师指出,该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且此病“重女轻男”,男女患病比可达1∶20。干燥综合征病人因涎腺、泪腺受损和功能下降,往往最先出现口、眼干燥症状。
口干严重者因唾液严重减少导致口腔黏膜、牙齿和舌发黏,需经常喝水。约50%的患者出现多个难以控制发展的龋齿,表现为牙齿逐渐变黑,继而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出现眼异物感、泪少、干涩,严重的病人可出现“痛哭无泪”的现象。
由于鼻、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黏膜、阴道黏膜的外分泌腺体均可受到侵犯,有些患者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部分女性甚至会因阴道干燥而不能进行性生活。此外,有些患者会出现骨关节疼痛、肾脏受损引起低血钾性肌肉麻痹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消化不良等。
治疗要打“持久战”
远离烟酒勤漱口
黄建林指出,干燥综合征治疗效果较好,但却不能“断根”,一停止治疗,症状就“卷土重来”。患者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定期到风湿科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积极改善症状。平时要保持口腔清洁,勤漱口,减少龋齿和口腔继发感染的可能。患者要停止吸烟、饮酒。
如果出现干燥性眼角结膜炎,应按医嘱定时滴人工泪液或玻璃酸钠滴眼液。有关节痛、低钾血症及系统损害的患者,则应在风湿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避免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进展。
呼吸疾病
淋雨又吹空调肺炎魔爪伸向中青年
初秋时节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感冒、发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青壮年常见的肺炎以及中老年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最近广州要么雷雨大风狂作,要么天热难耐,有些人淋雨后进出空调房,被冷风一吹,就容易生病。年轻人总以为这种天气下倒下的多是老人小孩,其实恰恰相反。”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正贤教授指出,近期他收治了不少中青年肺炎患者。他们具有以下特点:休息不好,接连熬夜加班,免疫力低下,感冒、发烧、咳嗽出现后拖延治疗。
陈正贤提醒,年轻人要注意身体,初秋早晚温差大,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建议经常挤地铁的上班族和办公室一族,最好随身携带一件轻薄的围巾或开衫,进入空调温度较低的地铁、商场、办公楼时穿上衣服,避免着凉。
皮肤病
秋阳秋虫皆凶猛四类皮肤病高发
医院皮肤科主任吴良才副主任医师指出,秋天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皮肤变得干燥紧绷,容易“招惹”四类皮肤病。
第一类是皮肤瘙痒症,多见于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受干燥天气的影响,加上外部的刺激,例如洗澡水过热、频繁使用香皂或洗衣粉等,就容易发病。
第二类是俗称“牛皮癣”的银屑病,表现为皮肤红斑伴随大量银白色的脱屑。
第三类是过敏性皮炎,以青中年为主,且症状呈现“秋冬重,春夏轻”的特点。“触发”过敏性皮炎的,有可能是不洁或含有过敏原的饮食、外界气候,还有“秋虫”。秋季蚊虫活跃,而很多人会趁着秋高气爽,喜欢到户外旅游,被蚊虫叮咬或接触螨虫等就可能中招。
第四类是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患者从九月份开始增多,且以儿童常见。
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带状疱疹患者就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面、胸、腹、四肢等处的神经节中。当人体过于疲劳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便被激活,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并顺着神经纤维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
疱疹、红色丘疹多成簇地长在身体的一侧,并有一闪而过但反复出现的剧烈灼痛。水疱起初很透亮,表面有小凹陷,随后疱液变浑、化脓,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下暂时性的红斑。大多数人可在两三周内自行消退。少数症状严重者需要使用全身抗病毒药物治疗,有些人还会留下永久性的浅疤。
精神减压能防皮肤病
吴良才强调,预防皮肤病,首先要提高免疫力、减轻精神压力。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少沾烟酒,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对于银屑病,换季时要减少长时间的空调暴露,初秋季节最好早晚关上空调,白天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因抓挠患处而出现感染。睡眠不足以及精神压力过大,都易导致该病复发。患者要坚持治疗,不能症状好了就停药。
对于皮肤瘙痒,平时不要频繁洗澡或者用超过40摄氏度的水洗浴。要注意早晚涂抹润肤乳,必要时,可在有资质的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户外旅行要做好防晒,戴遮阳帽,打伞,穿长衣长裤,不去树林和花园,少去树荫下等蚊虫爱出没的场所。
对于病毒性皮肤病,要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民间有用火烧灼疱疹的“土方子”,然而这一做法极有可能导致皮肤被灼伤、溃烂,为后续的治疗制造麻烦。
消化道疾病
秋季腹泻来袭
家长要备好“补液盐”
从临床上看,一到换季时,小宝宝很容易上吐下泻、拉稀、不好好吃奶,小脸儿几天就瘦一圈。“拉稀简单病,两天要娃命。”医院儿科副主任沈振宇指出,家长别以为孩子腹泻是小事,若应对不当,小宝宝可能发生重度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
一般来说,可引发小孩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胃肠型感冒等均可引发腹泻。“秋季腹泻,也就是轮状病毒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肠道疾病。”沈振宇说,尽管该病在广东的发病高峰是每年十一月到来年的一月,但从九月份开始,陆续有孩子中招,以六个月到两岁的孩子多见。
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是“蛋花汤样”或水样便,且腹泻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家长中有一种说法,“秋季腹泻比较偏好男孩”。沈振宇指出,其实,肠道病毒对男女宝宝“一视同仁”。不过,由于男孩儿更为好动,且小宝宝爱从地上抓东西往嘴里放,爱吃手指,如果没有洗净手,就容易中招。
病毒性腹泻容易出现多次感染的情况。例如轮状病毒有七个亚型,孩子被一个亚型的病毒感染后,下次遇到另一个亚型病毒,由于没有免疫力,还会中招。不过,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造成的腹泻,第二次感染时往往症状会轻,一般不会出现严重脱水。
宝宝频繁拉肚子
重点观察“脱水”信号
腹泻要重视家庭护理。沈振宇强调,家有婴幼儿,平时要常备口服补液盐。腹泻发生后,首先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脱水,例如嘴唇干燥、眼窝皮肤下陷、婴儿囟门凹陷、精神烦躁、呼吸急促等,适当服用低渗性口服补液盐。还可以服用蒙脱石散止泻,服用益生菌缓解肠道功能,但要分开用药,以免蒙脱石吸附其他药物。六岁以下宝宝不要使用强力止泻药。对于病毒性腹泻,不要轻易给孩子吃抗生素,以免加重肠道菌群的失调,造成腹泻加重。
沈振宇建议,两岁以下宝宝要以预防为主,多洗手。在秋季腹泻的高发期,要暂时回避有咳嗽、腹泻、发烧、呕吐症状的孩子,以减少感染机会。注射轮状病毒疫苗对预防秋季腹泻有一定好处,但这种疫苗需要自费,且孩子如果得过秋季腹泻,就不需要注射了。(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