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科病房里的孩子王 [复制链接]

1#

新华社南京5月12日电题:儿科病房里的“孩子王”

新华社记者王子铭、李雨泽

“号床呼叫,号床呼叫……”病房外,护士站的呼叫机不停地响。“好的,马上过去。”刚从病房出来的仲护士放下电话,奔向号床。

“帮你把饭先放到桌子上。”迎面走来的同事手里拿着外卖,对仲护士说。仲护士答应一声,走进病房。已是晚上7时。

她叫仲爱进,8年前,从家乡医院心血管内科转到儿科,1年前来到医院,继续担任儿科护士。

“她看似柔弱却仿佛有大能量,再调皮的小孩都能搞定。”仲爱进的同事说。

小小的个子,爱说爱笑的性格……仲爱进看起来不像是小朋友的“护士阿姨”。患儿家长说:“她更像是病房里宝宝们的‘孩子王’。”

自己孩子小时候在外地就医的情景,仲爱进总忘不了。她说:“孩子生病,家长都很焦虑。病房里不管谁家孩子都是我的宝贝。”

她觉得,儿科护士需要更有爱心。 

给小宝宝们应急的尿不湿、口罩等物品被她放在一个收纳箱里,以备不时之需。

仲爱进认为,儿科护士需要更有耐心。

“儿科护士偶尔被家长误会,自己有了孩子后,越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当我们问起她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委屈时,仲爱进轻描淡写地说。

“哪不舒服,小宝宝自己表达不出来。孩子莫名地哭闹,家长肯定焦躁,都能够理解。”

为解决孩子对针头的畏惧问题,仲爱进用很多的卡通贴画来分散孩子们被打针时的注意力。

“喜欢哪个?告诉阿姨。”

“我喜欢熊大。”

“想让阿姨把熊大给你贴在哪?”

“贴在手上。”

“那把手给阿姨看看好不好?”

这是仲爱进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她觉得和小朋友最有效的沟通,是把自己也当孩子,让他们感觉不再陌生和恐惧。

“有时候她也会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给病房里的小孩子看。”陪床的家长笑着说。 

仲爱进陪伴儿子的时间不多。她四岁的儿子果果去年从老家来到南京,让妈妈陪他去海底世界是他的心愿,可仲爱进总是没时间。

在果果看来,妈妈的工作是照顾宝宝。赶上仲爱进上夜班,果果有时会给妈妈打

“妈妈为什么不来接我放学?”

“妈妈在上班呢,来不及。”

“那妈妈好好照顾宝宝,妈妈再见!”

电话这头,值班中的仲爱进眼眶湿润了。(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