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抗击疫情群英谱舍生忘死逆行出征山西 [复制链接]

1#

当山西疫情防控救治的第一声警笛拉响,当湖北抗击疫情前线传来了第一声号角,他们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誓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

“国家有需要,就要冲在前,是医生的责任,更是职业的担当!”誓言铿锵,无畏前行。他们奔赴战场,义无反顾,站在了山西医疗救治队伍的最前面;他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府决策部署,响应号召、挺身而出,在疯狂的疫魔面前,以忠诚和担当,挺立在抗击疫情阵地最前沿,为生命筑起了一道坚强防线。

当危难来临,医者救死扶伤,事不避难,义无反顾

国家有需要,精锐尽出征。从1月26日,我省派出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至2月22日,20余天的时间,我省连续向湖北前方派出13批医疗队,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名呼吸、重症、中医、护理等优秀医护人员紧急奔赴湖北疫情防控主战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逆行出征,守护武汉,保卫仙桃、天门和潜江,晋心晋力,挑起支援湖北的使命担当。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的危重症患者临床救治经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抢救实战经验的重症医学科专家,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大江,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等多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助。当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打响后,他又一次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作为山医大二院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奔赴抗疫一线。出征之际,原大江代表医疗队全体队员,从院*委书记李保手中接过鲜红的*旗,坚定有力地承诺:“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一言既出,全力以赴!自1月26日星夜驰援湖北,进医院感染病区后,原大江带领着医疗队员,在争分夺秒地与病毒抗战的实践中,坚定地践行着他们的诺言。

2月2日,我省派出了支援湖北的第二批人的医疗队急赴武汉市新冠肺炎危医院——华中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队伍中的山医大二院护理部副主任张颖惠沉稳而坚定。出发前几天,她一直跟着省卫健委督导组在运城、临汾、吕梁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距离出发只有3个小时,她去看望了年迈的双亲。怕老人家担心,她说自己还要在各地市指导工作,这次时间会长些。过几天就是父亲的80岁生日,也不能陪他过了。其实,父母的心中何尝不知道女儿是要去做一件勇敢的事情呢,只说:“保护好自己,为国家把事情做好。”张颖惠说:“17年前,我是第一批进入非典病房的护士,如果说那时勇敢中还包含了激情和热情,这一次武汉之行,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我一定要把大家安全带回来。”

有英雄豪情,亦有儿女情长。“20年的临床工作中,我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词,一刻也不敢松懈。”疫情来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晓静第一时间报名参战,并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2月1日晚9时,正准备送父母回医院的电话通知,2月2日出发前往武汉。于是,全家人立即行动起来为她准备行装。杨晓静搂着5岁的儿子说:“武汉有很多人都生病了,那里的医生不够用,需要妈妈去帮助。”儿子担心地问她:“妈妈,你可不可以不去?你去了会不会生病?你要是生病了怎么办?”她紧紧地抱住孩子,向他保证:“妈妈是医生,这是妈妈的工作,我保证会很小心地保护好自己。”临行之际,走出家门,她站在楼下,儿子站在窗前,母子俩就这样流着泪对望了很久。“我们与武汉虽然相隔遥远,但抬头看到的是同一片蓝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了大家的努力,战胜病毒我们有信心。”杨晓静坚定地迈上了征途。

作为守卫“山西阵地”的众多专家当中的一员,医院*委委员、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范梦柏第一时间冲在了防疫救治的前线,以身作则,舍生忘死。从1月21日他第一时间接诊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之日起,他连续在负压病房工作近4个月的时间,应对境内与境外输入疫情。“我快到退休年龄了,要争取时间多为*工作。”他恳切地说。经常24小时连轴工作导致他在病房三次发生心律失常,最快心率达每分钟次,有一次早晨交班,他差点昏倒在负压病房里。由于痛风发作,他脚疼难忍,却依然一瘸一拐穿梭在相隔米的两个负压病房之间查房。面对同事们的关心,他坚定地回答:“穿上隔离衣就是战士,就要坚守好脚下的阵地。”

一次逆行,一生职责,一腔热忱,一份力量……深情的讲述,有力的话语,再忆起英雄出征的时刻,我们深深感受到使命的召唤、精神的激荡。

与疫魔赛跑,医者仁术仁心,不顾安危,无怨无悔

逆行出征的日子里,他们全力拯救每一个患者,真诚关怀每一个生命,在与疫魔赛跑的每时每刻,彰显着医者仁心,传递着温暖力量。

面对疫情,专业自信是最大的底气。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何梅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是从事呼吸专业的人,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情很正常。此前,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我已经去过重庆、广西南宁进病房看过新冠肺炎病人,问诊查体都做了,没什么问题。只要有合格的防护用品,专业设备,我进污染区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何梅说。

面对疫情,随身的白衣是唯一的“行囊”。2月14日上午9时,山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美霞接到通知,进驻医院参加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她立刻出发,到达四院后立即投入战斗,组织救治小组的同事们对危重患者病情进行综合研判。当时,一位患者病情极度不稳,生命危在旦夕,她未做片刻停留,立即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监测各种数据,分析病情,站在床旁进行一系列处理、观察、再处理、再观察,患者病情终于趋于平稳。走出病房已是深夜,看到一连串未接来电,才想起还未告知家人自己的去向。她始终战斗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前沿,直至我省最后一个危重症患者出院。

为了生命竭尽全力,为了患者责无旁贷,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工作准则。山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姜萍,在2月7日深夜接到进驻医院支援救治工作的指令,匆忙收拾行李,于第二天一早赶赴救治地点,担任山西省首批进驻医院护理专家。当天,她便进入隔离病区,迅速投入到患者的救治护理工作中。面对重症患者肺部症状严重,合并多种并发症,治疗护理复杂的繁重工作,精心细致做好基础护理、静脉输液、动脉采血、氧疗、鼻饲、生命体征监测,有创机械通气等一系列紧张高效的护理。一位84岁的男性危重症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血压下降、各脏器功能减退、生命体征不稳,她一边报告值班医师,一边迅速组织搭班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给药等抢救治疗,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为山西实现救治“零死亡”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初次穿上防护服,最大的感受是窒息感,不能快步走,不敢大声说话,而且五官感受几乎都被切断,平时很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很困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晓静主动承担起为患者采集咽拭子这项感染风险较高的操作。在基础防护的基础上再带上全防护面屏,呼吸困难的感觉更强烈了。为了减轻采集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她必须放慢节奏,轻柔、准确地操作。为10余名患者采集咽拭子往往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摘下防护面屏的那一刻,她才发觉能顺畅呼吸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忘我的牺牲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技能……迎来的是一位位患者的康复,他们将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诠释着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展人间大爱,诠释医患真情,同舟共济,命运相连

在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无数个日夜相守,已然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家人,许多感人的故事让人泪目,网上寻找细心照顾自己的护士长,将自己的生活用品赠送患者,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如厕更衣……这样的感人画面时刻在上演。

“武汉患者骆阿姨网上寻找细心照顾自己的山西籍护士长郝红慧”的短视频,在网络上爆红,点击量高达万次。她的事迹被中宣部录入歌曲《难说再见》,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

郝红慧是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2月9日抵达医院。她克服天气不适、防护服不便、劳动强度大等重重困难,竭尽全力去救治护理每一位患者。当她发现患者骆阿姨怀疑自己的病情恶化一夜未眠时,便领着骆阿姨拿着CT片找到医生分析病情,讲解新冠肺炎知识,一直鼓励骆阿姨。每次轮班她都会拿一些家乡特产送给骆阿姨,闲暇时逗她开心。通过精心照料和耐心鼓励,骆阿姨病情好转。郝红慧被紧急调到新岗位,没有来得及告知骆阿姨,这才有了网上寻人一事。“人一生病,谁对自己好,都会记得。我连续高烧了11天,没想着活着出去,是她鼓励我、开导我、温暖我,每天都给我带好吃的,加班加点精心护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骆阿姨回忆起郝红慧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哭成了泪人。

在那个特殊的战场,除了日常诊疗任务,心理疏导也成为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上的恐惧和对疾病认知不足常常困扰着患者,战胜疾病必先攻克心理关。

患者邵某在入院前,其丈夫和父亲均因为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入院后,她感到害怕和恐惧,情绪非常低落,对治愈信心明显不足。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关炜作为她的主治大夫,精心为她制定治疗方案,不断关心鼓励开导她,同时坚持天天去看她,甚至夜班也不间断。

“她托我帮她买一个指甲刀,我就把自己的送给了她,这么一件小事,她却眼角含泪跟我一直说谢谢。”关炜说,治疗5天后,邵某复查胸部CT片明显好转,核酸检测呈阴性,出院后进入了医学观察。

“我会在窗户上目送你们离开,深深鞠一躬,送上美好的祝福。”关炜和队员们3月23日要离开潜江返回山西,而邵某第二天才能结束医学观察。离开的那一刻,关炜想起了邵某的话,百感交集,默默地向隔离酒店挥手告别。

“你怎么样?”“我很好!”这是关炜和邵某每天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