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培养一个医生有多难各国是这样对付暴力伤医 [复制链接]

1#

来源:瞭望智库

年12月24日凌晨6时许,医院杨文医生被一名患者家属持刀伤害,利刃导致颈部严重损伤,虽经积极抢救,却最终于年12月25日零时50分不幸去世。杀害杨文医生的犯罪嫌疑人孙某(男,55岁)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12月28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表决通过,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将入刑。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所需要的付出是巨大的。

伤害医护人员,最终的受害者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

崔赫翾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想当医生要过多少关?

近年来,不少观众被影视剧中塑造的医生形象实力圈粉了。

他们的人设通常生活优越、光鲜体面,优雅之余,还有一双能分分钟起死回生的妙手。

然而现实中,医护人员更多的是每隔几天就要上一个夜班,全年基本无休且随时待命,手术常有,甚至上个卫生间都要一路小跑,生怕耽误一分钟的诊治时间。

想悠闲地休息?几乎不可能。不轮班的时候,可能还要参加数不清的专业培训、学术讨论以及科研项目。

最关键的是,一到每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很多医生都会苦笑地来一句:“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毕竟,从选择当医学生的那一刻,高难度的闯关模式就开始了。

一入医门深似海,只有经过最严格训练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生命的工程师”。

首先是本科五年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

医学生一个学年的教材能比得上普通本科生四个学年的书,每学期开始,医学生们都是带着拉杆箱去领书的。

本科教科书堆起来比一个人都高。就拿《内科学》这本书来说,全书有万字,厚4厘米,重1.86千克,拿着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知识。捧着它在图书馆绕圈背诵,一背就是好几个小时,这和健身房负重拉练没什么区别。

内科学只是冰山一角,与之旗鼓相当的,还有外科学、诊断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等,每一本都足以让你寝食难安。

本科医学生教材,被誉为”蓝色生死恋”的系列丛书。

到了考试周,这些如同字典一般厚的医学书几乎需要全书背诵。像复习病理考试,首先你得看上千张的实物图片,每张图片都需要准确知道是哪里的组织、什么病变类型,看上个一星期,保证脑海中已全是花花绿绿的各种细胞,好似万花筒。

问问老师考试重点?一句“患者会按照重点生病吗?”绝对能够结束一切话题。

正应了那句话“只要专业选得好,不怕期末胜高考。”

当别的专业在林荫下嬉戏,你在抱着书本苦读;

当别的专业在球场挥洒汗水,你在抱着书本苦读;

当别的专业花前月下享受甜蜜,你还在抱着书本苦读……

不过只抱着书本苦读是不够的。解剖、实验课上你得变身成个壮士——

解剖实验课前搬运大体老师(尸体标本的尊称);面对生龙活虎的实验动物们,你要下刀稳准狠;要是遇上局部解剖考试,早上起床直接去解剖室对着尸体啃面包,晚上说不定还得通宵和尸体过上刺激的一夜。

做实验,一站就是一天;每隔几分钟就得盯一下或者调整一下,就这样来来回回等上几个小时属于家常便饭;一旦不留神出了点小偏差,努力了几天乃至几个月的心血就要从头开始。

之前有一组《医学生是如何炖一只鸡》的照片走红网络。

医学生靠他扎实的解剖功底将一只鸡神奇脱骨,网友直呼涨知识,只有同行们不屑一顾,“雕虫小技,唯手熟尔”。

经过了五年地狱般的磨砺,背书背到发际线后移,医院实习的缝皮换药写病历,恭喜,你终于……顺利通过第一关,进入下一关了。

本科毕业了?恭喜你,总算看到门槛了,开始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吧!

目前,医院基本学历要求达到博士、硕士;医院至少也要求是硕士;部分硕士、本科医院,专科毕业生医院。

而乡村医生不仅工作环境艰苦,在收入、职称等待遇方面均无法与城市医生相比,现实压力下,一些医学类高校生从踏进校门起便认准了考研读博,医院“一门难进”的现状。

专硕的培养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如同科研型一样一开始做实验,有的是如同大学医院实习,进行临床轮转,还有的是两者相结合。

总之,一个医学硕士生,通常是工作日的晚上在学校学习诸如伦理、法规、统计流行病等等一系列课程,而工作日的白天,医院的科里做临床工作。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还需要接触的一件事叫做“规培”,也就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几乎每个工作日的清晨都要和导师一起去病房查房,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临床知识;写病历也是最常做的事情,就算现在已经开始推行电子病历无需手写了,这依旧是一项浩如烟海的工作;还有一件最头疼的事情——拉钩。

在外科手术中,皮肤肌肉切开后,为了保证手术视野,需要用拉钩将皮肤肌肉分别向两边拉住,拉钩很累,毕竟肌肉会收缩,必须很大力气才行,一般一场手术下来拉钩的人都累得不行,通常中途还会换人拉。不要觉得苦和累,这是实习生观摩学习的最好机会。

随着耳濡目染以及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独立缝合皮肤,手术前与家属谈话,换药拆线,值夜班……一项一项技能都会在专硕期间解锁。

当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及在此期间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之后,你就可以拿到刚刚解锁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四本证书。

不错,可以开始闯第三关了。

被称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卡大概需要经历2-4年。目前,中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实行“5+3+X”的制度,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至4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以历时3年的心血管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例。

在第一年要接受心血管外科以及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其中包括麻醉(两个月)、体外循环(两个月)、监护(三个月)、影像(两个月)、介入技术(三个月)的培训。

在后两三年,接受的则是先天性心脏病、获得性心脏病以及新包、大血管病等各个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最终获得合格证书。

快结束了?怎么会!如果想要读博,还要再加若干年。至于难度,只增不减。当然——

如果本硕连读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可以为上述过程减少1年;

如果本硕博8年可以让你的学习生涯更加缩短;

如果就读纳入专科医师规培试点的临床专业型博士学位,可以节约2至4年的专科医师规培时间。

无论如何,一个医学生若是19岁开始读大一,如果一切顺利,至少平均11年医学学习经历,大约个日日夜夜,将近30岁尚能开始职业生涯。而这个时候,同龄人可能已经娶妻生子,积累下人生第一桶金了。千辛万苦走到这一步,然而,尽管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

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柳叶刀》在期发表一项研究《10年间中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与损耗趋势:全国性数据分析》,据研究者统计,在年至年期间,超过84%的中国医学毕业生最终不会当医生。

他们都去哪了?年的时候,北京西直门的一家名为“柳叶刀”的烧烤店开业了,与普通烧烤店不同的是,它由16位来自清华北大的“学霸”医生联手打造。

付出这么多,为何又选择放弃?

2

“摧毁”一名医生有多容易?

杨文医生的遭遇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今年10月,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该院一名肛肠科女医生不幸离世;

年,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医院医生在门诊坐诊期间被人持刀刺伤,医院红古分院医生被患者持刀致伤……

除了人身伤害还不够,语言暴力也不少。

有医生说,医院被患者家属围攻,对方大喊“弄死你”。拒绝患者加号、插队的要求,对方不理解就开骂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还有医生说,只因为病人年老耳背,需要大声和病人解释问题,病人家属竟然就会投诉医生的态度不好。

遇到这样的患者,医生能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如果只是语言威胁,骂几句就让他骂,不能激化矛盾。

在这不得不要提及儿科医生。

“宁看十男,不看一妇,宁看十妇,不看一儿。”在医疗圈,这句俗语经常被儿科医生拿出来调侃自己,医院中最特殊也是“危险系数最高”的科室之一了。

说特殊。因为儿科又被成为“哑科”。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能说说清自己的病情,小孩子做不到,身体不舒服只会哭闹,甚至被医生的白大褂吓到后也会哭闹不止。不仅如此,与成年人不同,儿童往往有个风吹草动,医院送。流感发热,正常三五天就退烧了,医院吃一颗定心丸才作罢。

说危险。因为孩子一言不合就哭,而爱子心切的家长通常一言不合就争吵甚至动手。

比如,孩子病情不重,只给开了调理药品,家长不满医生不给输液;比如新生儿血管细,抽血难以一针成功,孩子哭闹不止;比如,医生不允许滥用抗生素,导致恢复貌似缓慢,等等。这些都很容易成为家长出现过激行为的诱因。

太多的一言不合后,“儿科荒出现了”。

图片为纪录片《人世间》第二季截图

儿科医生有多紧缺?

:1(《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

约个国民配比1位医生,却是个儿童配比1位儿科医生。

国内儿科医生缺口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医院三年一个儿科医生都没招到,许多医生更是谈儿科色变。根据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0.69名的目标,截至年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已经达到了名。

“儿科荒”已然形成,“医生荒”就在路上。“摧毁”一名医生有多容易?

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全国4.46万家医疗机构的14万余名医务人员参与本次调查。白皮书显示,有62%的医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在伤医问题上,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绝大多数为偶尔的语言暴力。

一方面是各种形式的语言暴力甚至是身体伤害,一方面还有难以承受的工作强度。

《柳叶刀》对全球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年我国位列第名,年提高到第60名,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离不开每一位医生的奋力前行:

手术台轮流做,节假日、周末也要经常加班,就算是大年三十也不例外……加班之后还有备班,也就是说要保持24小时开机,医院附近,医院里有需要就会随时联系你,而你必须要在20分钟或30分钟内到达。

《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实际上,一部分中国医生每周工作有时超过80小时,如果按照医生上一休一的工作节奏来算,每天工作时长基本接近20小时!

安徽医院泌尿外科的陈磊累得虚脱,喝葡萄糖补充体力。

高强度的工作,带来的就是健康的堪忧。在大众眼里,医生们最懂健康,应该是身体最健康的一个群体。有些患者看病时甚至会问:“你不是医生吗?医生也会生病?”

说实话,很多患者比医生都健康。

工作时间不敢喝水,练就出过硬的“憋尿功”和“耐旱功”。对于外科医生,一台手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常常一口气干到底再休息,中途不吃饭、不喝水都是家常便饭。

根据《中国医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医生反映自身存在的身体问题第一位为腰背痛、第二位为感冒、第三位为经常性口角炎和口腔溃疡。除此之外,中轻度抑郁、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眼底病变、退行性病变、代谢性疾病、肿瘤、脆性骨折等疾病广泛存在于医生群体之中,33.2%的医生罹患一种疾病,5.9%的医生罹患一种以上的疾病。

医生心里更是有苦说不出,仅19.2%的医生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31.1%的医生认为身体状况对工作造成了中度以上的影响。

健康问题导致近年来医生猝死事件频发:

年11月1日,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熬夜值班后猝死,年仅30岁。

12月12日,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陈培因“爆发性心肌炎”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9岁。

12月16日,医院放疗科医生杨立峰因过度劳累引发室性逸搏猝死,年仅39岁。

他们或因带病工作,或因值班时间过长,最终都在壮年时期遗憾地倒下。这样年复一年的暴力与高强度工作,压倒医生的可能只用一根“稻草”就够了。

3

你伤害的仅仅是医生吗?

如果不对暴力行为“零容忍”,就会进一步导致从业医护人员数量紧缺。

年,我国医师数量达到.7万。从表面上来看,.7万或许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但事实上,中国当前的医生数量并不充足。比如全科医生,据卫健委数据,按照到年每万人有5名全科医生的标准,还有差不多50万的缺口……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为2.59人(德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超过4人),其中,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8人,仅为城市的45%。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乡亲们都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医生。

在这么严峻的社会状况下,每减少一名医生可能意味着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医疗问题。医生技术的积累期特别漫长,伤害医生就是在伤害我们所有人的公共资源,是对全社会的侵害。

图为儿科门诊排队

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载的全国一年卫生工作服务量推算,医院不工作,全国将有万病人无处求医,万住院病人无人照顾,10万名需要手术的病人不得不延期手术,约有2万名危重病人无法抢救,45万新生命面临危险……

没有医护人员,一秒都不行!

年12月以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经历了4次审议,在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最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里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进行了规范。

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得表决通过,将于明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作出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杨文医生曾经的患者及家属送来鲜花哀悼。

对暴力伤医行为,严惩是必要的,但仅有严惩是不够的。和悲剧发生的惩治相比,通过更有效预防避免犯罪发生更为重要。

改善医患关系,还需每个人努力。

参考资料:

1。《通过了!国家立法防“医闹”!》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