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科厌食考点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www.yunweituan.com/m/

在医学考试中,中医学科里的中医儿科学所占比值不容忽视,在考试中,中医儿科学掌握不全面,做题是很容易出错的。对于中医儿科学中,脾胃系病证中,厌食的部分,中公教育为大家进行了提炼,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掌握。

考点总结:

1.概念:厌食是以长期厌恶饮食或食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2.发病季节: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夏季暑湿之时,可使症状加重。

3.病因:喂养不当、脾胃湿热、他病伤、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邪毒犯胃。

4.病机:脾胃失和,纳运失职。

5.病位:脾、胃。

6.诊断:

①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②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③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7.与疰夏鉴别:疰夏为夏季季节性疾病,有“春夏剧,秋冬瘥”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大便不调等。

8.与积滞鉴别: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的的肠胃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思乳食,饮食不化,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泄或便秘,气味酸臭。而厌食指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一般无脘腹胀满、大便酸臭等症。

9.辨证要点:以脏腑辨证为纲,首辨脾胃,再辨运化功能失健、脾胃气阴亏虚。

10.治疗原则:运脾开胃。

11.脾失健运证的临床表现: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伴有胸脘痞闷,大便不调,偶可见多食后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无异;舌淡红,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12.脾失健运证的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13.脾失健运证的代表方剂:不换金正气散

14.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稀溏夹有不消化食物;伴有面色少华,形瘦肢乏;舌淡,舌苔薄白,脉缓无力。

15.脾胃气虚证的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16.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剂:异功散

17.脾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不思饮食,食少饮多,皮肤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可见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舌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18.脾胃阴虚证的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19.脾胃阴虚证的代表方剂:养胃增液汤

20.治法对比: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多与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共同出现,需注意助运、健脾为脾胃气虚治法。

二、习题检测:

1.患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伴有胸脘痞闷,大便不调,偶可见多食后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无异,舌淡红,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治疗宜选用的方剂为:

A.养胃增液汤B.异功散

C.健脾丸D.不换金正气散

1.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第七章-脾胃系病证-厌食的知识点。(2)患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诊断为厌食。伴有胸脘痞闷,大便不调,偶而可见多食后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无异,舌淡红,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诊断为脾失健运证,代表方剂为不换金正气散(D对)。而脾胃阴虚证的代表方剂为养胃增液汤(A错)。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剂为异功散(B错)。健脾丸为积滞之脾虚夹积证的代表方(C错)。故本题选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