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医院举办了一场特殊患儿的出院庆祝活动。两名在上海疫情期间住院的罕见病儿童,接受来自外省市志愿者捐赠的造血干细胞,经移植治疗成功获得新生顺利出院。
乐乐和悦悦出院庆祝活动现场。(复旦儿科供图)
据悉,上海疫情期间,医院血液科王宏胜主任、钱晓文主任和医生、护士、护工都长期闭环住在科室里,以保证患儿的正常医疗。两位患儿在移植仓里治疗,不方便与外界的家属联系,血液科的工作人员无私提供食物、衣物和生活照护。在大家的关心照顾下,两位患儿的移植过程非常顺利,移植后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如今,他们获得新生可以出院了。
家长手绘感谢信。(复旦儿科供图)
两位患儿分别是9月龄的悦悦(化名)和1岁半的乐乐(化名),两人都在新生儿期就开始出现反复感染的症状,多次住院、甚至手术。最后,经复旦儿科临床免疫科团队诊断,他们都属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的一类吞噬细胞缺陷疾病,分别是慢性肉芽肿病和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
此类吞噬细胞缺陷疾病是罕见病,是因为先天遗传基因缺陷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缺陷,使身体无法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此类罕见病的方法。
今年四五月份,正是上海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这两例患儿移植经历了诸多困难。两位患儿一开始幸运地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合适的供者,但是干细胞运到上海困难重重。中华红十字会骨髓库经过细致联络工作,志医院克服困难,经过了多种交通工具的接力运送,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干细胞才得以顺利运送到复旦儿科。
出院庆祝活动现场。(复旦儿科供图)
疫情下,复旦儿科既要承医院的重担,还要派驻团队到金山公卫中心,同时,它还肩负着来自全国的疑难罕见病及重症患儿的救治任务,即使疫情期间最艰难的情况下这些工作也没有停歇。该院副院长翟晓文领衔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学科团队,疫情期间依然坚守岗位,才有了日前这场皆大欢喜的出院庆祝活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