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也把这天称为“人胜节”、“人日节”。同时正月逢七都是“人”日子,正月初七又是专指小孩的日子。家长都希望孩子出类拔萃、锦绣前程。古人何尝不是呢?从正月初七的民俗就足以说明,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希望晚辈学业顺利,出人头地的希冀从未改变。新年伊始,咱们也按照人日节的讲究和规矩来做,给家中的孩子讨个好彩头。正月初七“人日节”,吃3样忌2事,家中孩子才高八斗,逢考必过!
正月初七吃3样:吃七宝羹、吃及第粥、吃面条
吃七宝羹
七宝羹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七宝羹起源于中国南方,据南朝学者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农历正月初七日,以七种蔬菜,包括荷兰豆、芹菜、菠菜、生菜、萝卜、笋和芥兰,把七菜切碎混在一起煮成羹,谓为“七宝羹”。
七宝羹所用的蔬菜就是七种新鲜的春季时令蔬菜,应季而食,孩子才能更加健康,顺利地迎接新的一年。另外,芹菜和葱寓意聪明;大蒜寓意聪明伶俐、精于算计;芥菜寓意长寿,可谓集齐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家里有学生娃的朋友,初七这天要喝七宝羹哦,寓意孩子吃了聪慧勤奋,逢考必过。
吃及第粥
及第粥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名吃之一。及第粥是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说起及第粥的来历,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
相传晚清时期,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肉贩,为了方便记账,就向附近的塾师学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后来这位肉贩竟然跑去应试,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和猪粉肠”几个字就交卷了。恰好考官就是当年教他这几个字的老师。出于好心,老师便替他写了一篇上交。没想到肉贩高中,老师有些后悔,嘱咐下一科的考官,如果有人只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这几个字,就把卷子作废。老师的同事感觉此事蹊跷,于是又另写了一篇文章替肉贩上交,结果可想而知,他又幸运中举。
后来肉贩上京赴考进士,但因为迟到吃了闭门羹。正当他手足无措之际,恰好有位王爷经过,不小心遗落了一个灯笼。肉贩捡起灯笼,又回到考场门口,门卫一看是王爷家的灯笼,心想此人非同小可,赶忙将他迎进去。肉贩又是如此这般在考卷上写了七个大字,交卷。看到王府灯笼的考官连忙战战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贩又高中。有人问肉贩靠什么高中,他说:“猪肉、猪肝、猪粉肠。”因此,后人便把用这三种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
故事虽然可笑,但让我们轻松地记住了及第粥的食材和做法,大年初七,有时间就给家里的孩子熬上一碗“及第粥”吧,祝他们状元及第!
吃面条
北方正月初七要吃面条。初七吃面,寓意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寓意人寿年丰。老一辈认为,初七不适合出远门。尤其是家中的孩子更要好好待在家里,这天吃面条,意思是能绑住他们的腿,不让小孩子到处乱跑,还有小孩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好意头。
正月初七忌2事:不吵架骂人、不教训孩子
忌吵架、骂人
正月为一年之始,始则有预示意义。正月初七,作为正月的前几天,其实也非常重要。初七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要保持和和气气,欢欢喜喜哦,因为正月初七这天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不祥。
忌打骂孩子
正月初七也不能打骂孩子。刚过年就打骂孩子,预示这一年孩子不让大人省心,要经常打孩子,这是极不吉利的事,所以孩子即便做错了事,大人们也都尽量克制自己,不打骂孩子,好让孩子痛痛快快地过个新年。
大年初七,“人日节”吃3样忌2事,寓意孩子才高八斗,逢考必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禁忌之外,有些地方有大年初七摊煎饼、吃盒子菜,寓意迎春纳福,和气生财。还有的地方初七忌搬家,忌洗涤衣物被褥,像这种说法还有很多,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说看还有哪些大年初七要注意的事情,让大家受益!在这里祝愿各位家中孩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逢考必过,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