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文史领域春节特辑独家供稿
我国地域辽阔,在过年的习俗方面,不仅南北方存在明显的差异,就是同一个省份也稍有不同,比如说,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省厦门市,这里的乡村中自古就流传下来一个特别的春节习俗,那就是过年要在房门后面放上完整的甘蔗,取名“门蔗”,那么门蔗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呢?今天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甘蔗想必读者们都吃过,它的清凉和甘甜,想想都会令人口舌生津。除了平时日常的食用外,甘蔗更多的还是作为制作蔗糖的原料,它还可以为当地创造极高的经济价值。但甘蔗属于热带农作物,所以主要在我国的低纬度地区,如广西和云南,海南和福建等省份,才有大片的甘蔗种植林。而中原和东北等地区,就基本看不到甘蔗的影子了。
在福建厦门等甘蔗的主产区,先民们在新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春节制作“门蔗”的习俗,并且一直到现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有保留和继承。那么这种习俗到底是怎么形成呢?其实原因有很多,村民们的回答也都各不相同,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和“封门”有关。
在过去,农村普遍不富裕,有些人家如果欠了外债还不起,就在过年前搞个“封门仪式”,也就是在自家大门上交叉贴上“封门大吉”的红纸,然后再一边放一根甘蔗,称作“戤门甘蔗”,并且还要点上两炷香,摆上一些祭品等等。所以,这就表示在过年期间这家人不开门,不迎客,而要债的人看到后也就不会太过于为难这户人家。
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过年还不了债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少,但“封门仪式”中的放“戤门甘蔗”却被继承了下来,而且还从门外转移到了门内,即“门蔗”。而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警示自己在这一年要继续努力的劳作,不可懈怠,否则下一年这甘蔗放外面那就不好看了;二来甘蔗味甜,寓意在新的一年中,日子也能甜甜美美。所以在年前,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忙着制作“门蔗”。
制作“门蔗”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挑选几根粗壮挺拔的甘蔗,而且还不能有虫眼或者生病。接着将挑选好的甘蔗连根拔起,不去叶子不削皮,就连根须也都要完好的保留,最好还要再带点泥土,这样“全须全尾”的甘蔗,才是制作“门蔗”的最好材料。
接下来,心灵手巧的女同胞就该登场了,她们剪几张喜庆的红纸,在甘蔗茎上裹一截,上面再系上红绳,一来防止红纸脱落,二来也增添几分喜庆的气氛,就这样一根“门蔗”便做好了,“门蔗”制作完成,邻里之间还会比较一番,看看谁家做的最好。
最后,在年三十的晚上吃年夜饭前,将做好的“门蔗”放在自己的大门和房门后面,有时家里的大人还会念叨几句吉利的话,或者再让自家的孩子重复一遍,这样小孩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像这甘蔗一样长得高,长得壮,长得又健康。
随着春节将近,想必厦门农村地区的“门蔗”也早已做好,就等着大年三十的到来,然后放上“门蔗”,开始新一年甜甜美美,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美好生活。所以可见,一根小小的甘蔗,除了具有经济价值外,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作为厦门农村地区春节习俗的“主角”,它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和富足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