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节临近,从腊月到正月,这些有趣的中国民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李异

腊月和正月作为一年的结尾和来年的开端,对中国人来讲,确实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以一年一度的春节为中心,产生了许多民俗。

腊月的腊,本意是指祭祀神灵之礼,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所以,也把这个月称为腊月。

在有些地区,流行着“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摸不着头脑,网上的很多解释,都各有说法,但大都难明白。其实,这个俗语还有个前置语,那就是“工作和劳动”,加上这个词,大家就会很容易弄明白了。

大家辛辛苦苦一年,为了生活奔波,到了农历十二月底,就该放下工作,该收尾的收尾,该结束的结束,为的是回家跟家人团聚,放下一切烦恼,开开心心过一个年。中国人的这个习俗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的,看看每年的春运就明白了。

就算再忙,到了年底,老板们也实在不好意思要员工留下工作。所以大家约定俗成,弄出了个“腊月忌尾”这样的说辞,这样心照不宣,到了年底,该放假就早放假,否则不吉利。

“正月忌头”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年初一,本来开开心心的,领导喊你回来加班,你心里肯定会骂一万个草泥马。于是,大家又弄出了一个俗语:“正月忌头”。你老板就不怕大过年干活,今年一整年倒大霉吗?老板最怕的就是这个了。这样,所有人都遵守规则了。

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的民俗充满着这样的智慧,就拿腊月和正月来说,讲究就挺多的。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前后,是一年里最冷的日子。这个时令,大家记得做什么事吗?对,就是喝腊八粥。别小看这一碗不起眼的粥,可是有非常高大上的来历的。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修顿悟,有魔王魔女来干扰引诱他,到了腊八时,进入了最关键时刻,佛祖努力抵抗,但因为长期没吃饭,饥饿难熬,体力不支,这时,有信徒煮了一碗稀粥给他喝,帮他度过最后一关,终于修成正果。后来,腊八粥的习俗就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刚开始,腊八粥只是普通的稀粥,到了清朝时,粥的配料也越来越丰富,加入了红枣、花生、栗子、杏仁、瓜子等,变成一碗八宝粥,营养价值很高。除了供奉佛像外,还送给亲友们,同时,也有当时的慈善机构和寺庙,也纷纷施粥给穷苦百姓。借着这样的民俗,在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让穷苦人感受到一丝人间温暖,我们真要为古人点赞。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日子来了。“腊月二十三,家家糖瓜粘”,这个糖瓜就是麦芽糖,我们小时候最爱吃的那种。可这天是用来封人嘴巴的。封谁呢?灶王爷。因为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庭汇报一年的工作。人们用麦芽糖糊住灶王的嘴巴,都说吃人的嘴软,上天言好事,玉帝一高兴,就降福给你们家了。有的还嫌不够,在灶门上抹酒糟,想把灶王喝个晕乎,就像灌醉了大客户,生意就做成了。当然,灶王有没有说好话不知道,糖最后都是让小朋友吃了。

接下来,就是“腊月二十五,掸尘扫房土”了。这一天,家里要进行大扫除,把一年的坏运气都扫地出门,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好运气了。有些人家,也会把旧衣服扔掉,意味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然,清扫了房间,也要清理个人卫生,最有仪式性的就是理发,意义是一样的,都要把不好的留在过去。

过了二十五,就直奔大年三十了,作为腊月最后一天,大年三十是一个重头戏,讲究最多。上午要摆祭品祭祀祖先,保佑全家安康。在北方,还有踩岁的习俗,拿芝麻秸铺在门口,人踩在上面就会发出踩碎的声音,谐音为踩岁。这一晚,屋子里是不能黑灯瞎火的,必须点亮灯。许多人不睡觉,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叫做守岁。不过,这一天最最紧要的就是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围着桌子吃年夜饭。如果少了一个人,这饭就不圆满,心里多少是有遗憾的。饭菜是不能吃完的,要留一点,表示“饭吃不完”。吃完年夜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间,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如果这时有人扮成财神送元宝,送财神像的,是不能拒绝的,如果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要说已经请过了。你看,中国人说话也是这么讲究。

大年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元朔。许多地方人们起床第一件事是要穿上新衣,出门要放“开门炮”,然后,也就是正式过年了。老话讲:“正月里天天是节”,是有道理的,从初一到十五,基本上每天都有主题。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里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传说是因为女娲造万物,每天都造一种动物,到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初一到初五都是正式拜年的时间,因为腊八之后,初一之前,可以拜早年,初六到十五,是拜晚年。十五之后,年就算过完了,你不能再拜年了。一般拜年都是晚辈给长辈拜,或者平辈之间拜年,以前未成年者要行跪拜礼,长辈方给红包,现在就不那么讲究了。有些地方,初一要给祖宗上坟,有些地方则是初二,有这样习俗的地方对应的当天,就不能去活人家拜年了,这也算是一种禁忌吧。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初二到十五的习俗,以及讲究和禁忌。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一般会准备好送给父母亲的礼物,体现孝道,如果是新嫁娘,还要带回糕点之类的点心,由娘家分给乡亲们;初三是接财神的日子,这是商家们的大日子,一般要摆桌祭财神。但也有称初三为小年朝,赤狗日,这一天是不能拜年的,而且要早早睡;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属羊,寓意三羊开泰;初五俗称破五节,这一天的禁忌就比较多,《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这一天,人们还必须吃一顿饺子;

初六属马,要送穷神;初七是人日,这天女娲娘娘造出了人。中国人的习俗,要吃七宝羹和面条,还要登高,山高人为峰;初八是顺星节,一般要放鞭炮,放河灯,以祈求星宿的护佑,有些地方存在闹上八的习俗,因为第二天,许多商家就正式开铺了;初九是玉皇会,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要拜天为玉帝过生日,有些地方,这天就不能在露天晒内衣裤,以示对天的尊重;初十是地母的生日,这一天是不能开山或打地基造房子的;十一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十二则是老鼠节,不过这个节现在基本不过了,只是十二搭灯棚的习俗在有些地方还存在,主要是为春节最后一天的元宵节做准备的;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四,有些地方祭拜临水娘娘,也就是管妇人生产的神,也有说是伏羲诞辰日,有喝亮眼汤、食糟羹的习俗,这一天还要试花灯,为第二天元宵狂欢节的到来做最后准备。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了,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一天相当于现在的狂欢节,有花灯展览、热闹的庙会和灯谜会,观赏舞狮舞龙,还吃汤圆,放烟花,男女老少都出来赶热闹。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

过完了元宵节,这个年就算真正过完了。

中国地广物博,民族众多,其实许多地方民俗都很不一样,但中国人的情感都是一样的,不管民俗怎么变,也不管有多少讲究和禁忌,其精神核心都是希望国泰民安,家庭幸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春节临近了,借此向看到这篇文章的网友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财源广进,阖家安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