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去青城山,都是去的前山,所以很多人忽略了青城山后山自然风景,所以忽略了青城后山不远的古镇——街子古镇。街子古镇一个与青城后山串在一起玩的地方,便让人感觉到“古镇”二字有种“安适”的魔力,距离青城山仅20余公里,值得顺道过去探访。成都的古镇很多,今天要说的街子古镇,位于崇州市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因而有青城后花园之称,街子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据说这里是以前茶马古道进入藏区的最后一个停靠点,也是藏区进入成都的必经地。
街子古镇,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三重飞檐的大牌楼。牌楼横额书写着五个大字:西川第一天。牌楼柱子上对联写道:北去青城问道,西来古寺听经。牌楼背后还有一副对联,其文字内涵则更加丰富:蜀王投滔,朱帝隐禅,犹有唐公留雅韵;银杏萃幽,遥函披彩,更兼味水沃兰香。
街子古镇称谓“西川第一天”。据查证,“西川第一天”五个字原来是出自清代嘉庆年间光严寺僧万明《吟古寺》组诗中的诗句:古寺西川第一天,神今庙古万般全;水流风动花开谢,只计僧多不计年。诗句里的“天”是指神圣共住之天。这里借用赞誉古寺的西川第一天,来概括街子古镇优美丰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也是恰如其分的。
街子古镇主街道不远,一个高大敦厚的牌坊矗立在街中央,“隱龍棲鳳”四个大字龙飞凤舞,很有历史感。反身一看,此牌坊的背面书写的是“唐求故里”。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唐求是街子人,其诗名虽然不如同朝代的大小李杜那样出名,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都能找到他的踪迹,故街子古镇又称为“唐求故里”。
唐求写诗每有所得,成诗后即揉成纸团投入随身携带的大葫芦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感慨道:“兹瓢倘不沉没,得者始知吾苦心也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将其打捞上岸,因此唐求称号“一瓢诗人”,其诗《全唐诗》收为一卷,计35首半。《唐才子传》称其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词”。唐求的诗多以歌山水、怀友人、赞古寺、豪退隐为内容,深得后人喜爱。
往前走便是字库塔和旁边的银杏广场,是街子古镇的旅游中心,也是古镇的标志性古建筑。街子古镇的牌坊,左侧为银杏广场,广场的北边是著名的字库塔。
这个别致高塔,称之字库塔。字库塔建于清道光年间,也就是年,距今已经有年的历史了。字库塔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20米。塔呈六方体形,分五层,第四层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
广场的得名于五棵珍贵的银杏树。中央四棵每棵直径达1米,高20余米,一字排开,茂盛挺拔,甚为壮观。东南角的仿古牌坊旁还有一棵,沧桑遒劲,姿态优美。这五棵古银杏已有一千多年的树龄,相传是街子历史上著名的“一瓢诗人”唐求亲手种植。
古镇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
瑞龙桥
沿着银杏广场往前,就可以看到在味江河面上架设着一座造型优美、雕梁画栋的风雨廊桥,这就是“瑞龙桥”。瑞龙桥,它始建于清嘉靖年间,原来只是一座简陋的铁索吊桥,两端建有桥楼,中间桥墩上建有亭阁。
瑞龙桥年曾两次被冲毁重建,年再因桥木常年受侵蚀,于年重建柏油公路大桥并更名“街子大桥”。它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考验,年改建为风雨廊桥,仍名为“瑞龙桥”。
瑞龙桥的牌坊好气派。
瑞龙桥为重檐式廊桥,桥身的两侧内壁上“茶道马鸣、蜀王投江、建文逃禅、洪武南藏、味江朝发”等20幅彩绘,集中而形象地描绘出街子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
光严禅院
距离古镇不远有着多年历史的光严禅院,在明代是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是四川佛教圣地之一。寺院因刻有《初刻南藏》、贝叶梵文、御赐极品三件宝物而驰名,被喻为“西川第一寺”。寺门的悬匾是清康熙皇帝亲笔御书。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孙子建文帝曾在此出家避难,帝王愿意在此地蛰伏,为街子古镇平添诸多神秘气息,似乎表达了这里的人杰地灵,风生水起之地含义。
总结一下:这里是去青城后山景点之前推荐去的一个古镇,本身也挨着九龙山和凤栖山,这两个山上也有几个景点,而且风景也不错,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这里停留一天,然后爬青城山。
最后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反馈,或者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大家知道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给我推荐哦。谢谢大家观看,如果满意可以点赞,不满意也可以评论告诉我哦,希望大家多多指教。